春节假期顺德成为旅游的热门地,现在的顺德真可谓是“内外兼备”,当我们查阅相关的资料,会发现顺德的美早就有迹可寻,顺德一直都具备着“美食、颜值、内涵”这三个元素,不同的是,现在变得越来越好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顺德民丰物阜,县人自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加以外出经商、作官人多,不断传入外地的制作经验,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饮食习俗。早在清代,就有“凤城食谱”的名目,菜式烹饪成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人称道“顺德乳蜜之乡,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梁介香《凤城梦游录》)。及至近世,“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说法,得到外界公认;广州、香港、澳门以及海外粤人聚居地的酒楼餐馆,多喜标榜“凤城(大良)名厨”以广招徕。顺德厨师特别擅长清蒸河鲜(海鲜),小炒菜式也很到家,充分体现鲜、嫩、爽、滑、香的特色。
金榜牛乳、大良双皮奶、大良的嘣炒、凤城鱼皮角、伦教糕、龙江煎堆这几种传统点心小食也名闻遐迩,无论是卖相还是味道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古老与现代化和谐为一
钟楼
钟楼在大良镇环城路南段。今钟楼公园东南角。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1985年县政府拨款重修。此楼两层双檐,基座以红砂岩砌成,下开拱道,贯穿东西。楼上为十二檩四面出廊式结构, 四畔有红石栏杆,瓦木为顶。楼上大钟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铸。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
顺德兴建祠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大小宗祠遍布城乡,为数逾万,构筑宏丽,有“顺德祠堂南海庙”之誉。陈家祠在乐从镇南村,为全市现存最大的祠堂,兴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正式名称为陈氏大宗祠。该祠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三座。左右有配殿。祠前为白石板小广场,前、中座之间有大天井和大平台,中、后座之间有丹墀式大台阶。各座撑顶的大木柱口径70余厘米,高达13米余;里外砖雕、木雕、石雕甚多,工艺精美。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以民俗寄寓精神生活
顺德的龙舟竞渡自古有名。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舟语》载:“顺德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湾环者为龙船场。……斗得全胜还埠,则广召亲朋宴饮,其埠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云。”实则全县各乡堡都兴行划龙船,现今市博物馆尚存康熙年间杏坛北水村“压尽群龙”石匾。龙舟分“游龙”和“赛龙”两种:“游龙”体积大,装饰美观,称“龙船”,重在游弋展示服饰旗鼓助兴;“赛龙”体积小,称“龙艇”,从三桡至十五桡不等,重在竞划速。
“龙舟”说唱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起源于清代,20世纪50年代前流行于县境及广州方言地区,以顺德腔为正宗。艺人多在茶楼,乡渡和分村大榕树下卖唱。手持一具木雕小龙船作道具,胸前持小锣小鼓。边唱边敲,内容多为谐趣故事及平安祝颂语。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龙舟”被应用于社会宣传,艺人所编写的反清、抗日及控诉“三害”(吸毒、赌博、嫖妓)等长篇唱词,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图源网络)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