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德城市转型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海梅、聂鹏) 第一次出席这样的场合,李尚存显然有些许的紧张。然而,当接过“金凤凰奖”的奖牌时,他更多的是激动。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只是泰科电子一名技术人员,却能够拿到全区最高人才奖项。
这是第一次,技术人才进入该奖项的评选范畴,还会有更多的第一次。“金梧桐奖、金凤凰奖”奖励设置还会继续优化,各种人才激励方面会有更多的动作。
这只是其中的一粒水珠。昨日(12月15日),经六个多月调研及方案制定的顺德人才一揽子计划纲领正式亮相,为保证计划的实现,顺德将在“十二五”期间大手笔投入超过100亿元资金。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顺德区长黄喜忠到会并分别发言,除了相关单位和获奖者之外,300家龙腾企业也受邀出席会议。
城市能否升级 人才很关键 顺德聚集人才的瓶颈和困境的话题其实并不陌生,几乎每每引进新的大项目时都有这样一种担忧——人才会来吗或者能留住吗?特别是“南方智谷”项目的启动和“顺德五年城市升级计划”的实施更是加重了这种担忧。
顺德企业的感受来得更加直接一些。“从外面引进难度更大,顺德这座城市有多大吸引力?生活配套如何?是否有适合高端人才创造价值的氛围和环境?都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而这些顺德目前还有所欠缺。”格兰仕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赖凌云告诉记者,在此状况下,企业更多地采用内部培养的方式来满足发展需求。
事实上,这些困境梁维东、黄喜忠看得非常清楚。两人在发言中毫不讳言,人才公共服务的不到位、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偏低、人才结构不够优化、人才培养能力的欠缺等等因素已经制约了顺德的发展,而此刻顺德已经没有退路。“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顺德人才增长速度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对城市升级的目标实现是很大的制约因素。”梁维东表示,应当站在更高战略高度来思考人才工作。“如果说过去有无人才影响的是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那么未来有无人才影响到的就是能否发展的问题。一句话,谁赢得人才,谁就赢得了未来。”
100亿元投入实现战略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顺德体系的人才计划呼之欲出。
此次出台的“顺德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引进或培养10个以上的创新团队;100名以上产业和科研领军人才;1000名以上具有国际视野和创业能力的高端人才;超10000名适合顺德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到2015年,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43万人,每万劳动力中有研发人员98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3%,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达到28%。到2020年,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61万人,每万劳动力中有研发人员110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8%,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达到35%。同时建成4—5个集群化人才发展平台。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顺德“十二五”期间将投入超过100亿元资金。
顺德区政务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谭志亮表示,目标的制定主要是根据目前顺德人才结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来做出评估,整个规划纲要委托了国家行政学院专家组来制定,充分考虑了顺德的实际,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其他城市的情况和做法,“这只是一个纲要,还有十个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
“这是多年来顺德出台的最体系的人才政策。”亿龙电器人力资源总监杨冬梅表示非常期待,与会企业代表也纷称此计划“大手笔、振奋人心”。
用好顺德优势吸引人才 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记者注意到,此次出台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扶持政策中充分考虑了各个方面,而不仅仅停留在人才激励上。
顺德将在机制上进行创新,包括南方智谷孵化、政府企业共育、人才载体提升、本土培育等方面,主要是建立政府引导、搭建平台,企业为主体的模式。在资源利用上,也有新思路。政府购买中介机构引进人才服务、利用顺德乡情和在外顺德籍人才等网络将揽才范围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创业扶持体系建立、重奖激烈杰出人才的做法也将继续强化。提升城市魅力也被列入其中。
纲要对“留住人才”也有相应的措施,包括人才服务、打造宜居人文环境、提升人才地位等。按照此思路,将来人才入户、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和社会保障,就医、文化、教育方面都有优惠政策。
黄喜忠特别谈到,政府要做的就是提升城市环境、落实扶持措施、提供优质服务等,真正的活力主体是企业。黄喜忠建议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人才结构,同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等。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参与到人才建设当中来。“要实现这些目标,靠的是综合竞争力,不仅仅是传统的工资待遇能决定的。”
梁维东还提出,顺德要利用好最大优势——体制优势,核心优势——产业优势,来实现人才目标,从而推动“城市升级”。另外,也要思考资源盘点,如何让引进的人才发挥真正的价值,相比其他城市,这一点顺德还有差距。
(编辑: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