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梁雯雯 通讯员罗利鹏、周鹏) “克隆银行卡诈骗”、“钓鱼网站盗取信息诈骗”、“冒充职能部门指令进行银行卡转账诈骗”、“借卡收汇款诈骗”……近期,顺德发生不少银行卡诈骗案,这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担忧。该现象也引起了顺德警方的注意,昨日(9月19日),顺德区公安局专门对“借卡收汇款诈骗”进行了解读,并教市民几招防骗术。
警方就以覃小姐为例分析“借卡收汇款诈骗”四步骤。
第一步:骗子使出苦肉计,向好心人求助
2012年7月30日晚上,覃小姐在顺德区均安镇某超市门口碰到两名外地女子,两名女子说自己开车撞到人了,现在急需用钱医治对方,但钱不够,急需联系家里汇钱过来,手机话费余额又不足,于是覃小姐就把手机借给了这两名“可怜”的女子。
警方表示,通常骗子首先都会利用事主的同情心进行试探性接触。一般会说自己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碰巧发生交通事故撞了人,恰巧又没有电话,现在急需打个电话让人汇款过来,于是向事主借个手机打电话。
也有些骗子则声称自己是外地大老板,第一次来到这里做生意,没有熟人,手机和钱包又被盗了,向事主借手机打电话。骗子很重视这个步骤,这为下一步借卡收汇款做个铺垫,也是初步试探一下这个对象是否可以进行诈骗。
第二步:与事主套近乎,消除戒备心
两名女子打完电话后就把手机还给了覃小姐,为表示感激之情,邀请覃小姐到肯德基快餐店聊天,送上饮料和美食。她们边吃边聊,一下子就混熟了。从交通事故开始谈到工作、生活、家庭。覃小姐会认为这两名“可怜”的女子知恩图报,一定也是好人。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渐渐成为她们的“网中物”,落入其中陷阱了。
得到事主的积极回应后,骗子一般都不会直奔主题,提出“借卡”;而是采用迂回战术,与事主拉家常,消防速度的戒备心理,然后在闲谈中顺理成章地引出“借卡”的主题。
第三步:借手机查余额,骗取银行卡密码
两名女子在交谈中说已经打电话叫家人汇钱过来,但她们没有这边的银行卡,要向覃小姐借张银行卡用来接收汇款。听到对方的请求,覃小姐爽快地答应了。她们又问覃小姐卡内存款有多少以方便还款,覃小姐说不知道,于是那两名女子迅速拿出手机拨打农商银行客服电话,并叫覃小姐输入了银行卡密码,经查询得知卡内存款有8300多元。
这是诈骗的中心环节,骗子为了获取银行卡密码,会用一系列“符合逻辑”的语言麻痹事主,更有甚者是承诺事后给一笔可观的报酬,让事主乖乖地输入银行卡密码。警方在此提醒,不要给所谓的可观报酬所诱惑,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四步:事主后知后觉,骗子已取款逃离
取得了覃小姐的银行密码,两名女子说明天办完事后,会到把银行卡还给覃小姐的,随后两人急匆匆离开了,留下了覃小姐一个人。第二天下午,覃小姐一直没有等到那两名女子,这时覃小姐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受骗。经查询,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她卡内存款8300多元早已经被人取走了,覃小姐马上傻了眼。而此刻离事发已相隔17小时,骗子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骗子获取了银行卡密码后就会想方设法离开,争取全身而退;如果事主发觉被骗,骗子甚至会变得穷凶极恶进行抢夺银行卡。但是,一般有之前“扎实”的铺垫工作,事主都不会察觉被骗,而是“心甘情愿”交出自己的银行卡。
通过覃小姐被骗的案例,警方提醒,骗子非常狡猾,利用事主的善良、贪图小便宜为突破口,步步为营,逐步打消事主的心理戒备,悄然获取了事主的银行卡及密码,然后溜之大吉。
此外,这些骗子一般都是流窜作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交谈中所提供的信息几乎都是假的,这也给警方的侦破案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此,大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防骗意识,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警。
(编辑:尹辰)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