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民意 > 草根思考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让未就业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社会课题


□覃炜明


  “顺德城乡未就业劳动力中,仅有五分之一人愿意做普工,就业期望过高影响就业。”日前,顺德区人社局发布《顺德区未就业劳动力状况研究报告》,报告对10个镇街的城乡11028名未就业人员采用抽样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61.52%的人认为自己“未就业的主要原因”是“无合适工作”。(见《珠江商报》)

  据了解,为了解决未就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顺德人社部门近年已经使出“浑身解数”。早在2000年,顺德就全面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形成了完备的就业服务网络。2007年,顺德针对就业困难人群,推出了社区工作坊、日班生产线、大学生就业基地等就业新模式。针对一些未就业劳动力学历偏低,年纪偏大,缺乏劳动技能等实际问题,区有关部门还先后为这些未就业劳动力推出一系列培训服务。6月28日,顺德更把首场促进未就业人员就业的专题讲座和招聘会送到村民家门口,在北滘镇马龙村举行的就业专题讲座,与以往的专题讲座不同,邀请当地村民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据称这样的旨在促进城乡未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的讲座,今后还要分别送到不同的镇街。

  笔者一方面赞赏劳动就业部门为促进未就业劳动力就业做出的种种努力,但是也感到促进未就业劳动力就业并不单单是劳动管理部门的事情,如果没有社会各方的介入和支持,仅仅依靠人社部门的努力,要完全解决好未就业劳动力就业问题,可能只能够是一厢情愿。

  在顺德,造成能够就业的劳动力而没有就业的原因很多,其中这些未就业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缺乏就业技能甚至是经济上有些人处于“衣食无忧”状态,是他们个人不能够或者不愿意就业的主要原因;而顺德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传统的就业岗位的消失,也同时让不少本地劳动力在他们的身边一般再不容易找到能够适应他们的就业岗位,这也是比较客观的事实。现在很多就业的岗位已经不在家门口,而顺德交通设施并不完善,特别是限摩的措施出台,也一定程度制约了未就业人员就业的可能空间。如果我们对未就业人员的服务,仅仅限于转变他们的观念和提供一些培训,而没有相应的社会视野和社会思考,特别是社会措施,解决他们切身的问题,那么,让未就业人员充分就业的愿景目标一定会大打折扣。

  劳动力就业问题属于世界性难题,这个问题困扰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劳动力就业问题实际已经早就演变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个“社会课题”需要有社会的视野和社会角度的谋划。就顺德而言,怎么样在城市化大潮冲击下,适当鼓励和保留一些能够适应那些不能够融入现代劳动力市场的人员的就业空间,特别是实施类似禁摩限摩这样的交通管制措施的时候,如何为那些非常有需要跨镇街就业的劳动力就业提供他们必不可少的交通方面的方便和支持?这样的思考就远远超出了人社部门能够做的工作范畴。

  显然,要让未就业劳动力就业,作为一项社会的课题,必须有社会视角、社会的思考和谋划,特别是提供社会政策的支持。


作者博客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谁动了我的绿化芒?
下一篇:平价商店:请爱惜你的招牌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