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德,吃鸡的方式有千百种,其中有一种叫“煀鸡”。煀鸡,是粤菜的常见菜肴,因而常被信口用于口语中。“煀鸡”在旧社会有时表示对女性的戏弄。清末民初广东名士何淡如,有一次参与闹新房活动,见一客人欲用烟火烫新娘,新娘躲开,并出上联意在难客:“席上有佳肴,何必要烧肉?”何淡如才思敏捷,抢先笑答:“房中无别味,最好是煀鸡。”对工又风趣。
摄/顺德城市网美食网友“猪唛”
煀鸡味道出众,“跃升为极品”
旧时顺德酒楼的“企堂”(楼面部侍应)常对厨房发出食客点菜信息:“煀鸡一碟,白饭三盅!”估计是那时散客们的标准快餐。此语口口相传,遂成套语,连那些老太婆在拜十字路口时也会念念有词:“煀鸡一碟,白饭三盅。”也不管是否符合祭品的实际。
言归正传,传统煀鸡的配料常见的有姜葱、蚝油、蚬蚧、冬菇、金针菇、云耳等。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煀鸡的档次逐渐升级。勒流东海海鲜酒家的创新名菜鲍鱼煀鸡堪称煀鸡的极品。据该酒家介绍,此菜用煲好的30头吉品鲍鱼10只,与上了老抽的光鸡1千克,注入上汤后同爆约20分钟,把鸡切件装盘,以鲍鱼绕鸡块摆好,淋上原汁即成。此菜原汁原味,香滑味浓,色泽明亮,菜品高贵,成了勒流东海海鲜酒家的招牌菜之一。
(截图/《顺德原生美食》)
鲍鱼煀鸡对传统烹饪理论的冲击
吉品鲍鱼产自日本岩手县,外形略似元宝,枕边高而身企,浸制煲发后鲍鱼味浓,入口有嚼头,广受食家欢迎。以如此高贵的配料辅佐鸡肉,围鸡块伴边造型,有人据此非议此菜主次定位不当,担心辅料抢去了主料的风头。有人甚至讥嘲说:“千金小姐(喻吉品鲍)做丫环(喻为鸡肉增味添香)。”笔者在此愿为鲍鱼煀鸡一辩。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被誉为“中国烹饪圣经”的著作《随园食单》中指出:“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袁枚是以食材有无“本味”“性情”而不是依据贵贱区分其质素高低,判断其是否适宜充当主料的。作为“豪杰之士”,鸡得鲍鱼佐味,不值得大惊小怪。
同一个袁枚,在同一本书中,批评过一些“耳餐”之徒,为炫耀富贵,硬把不宜搭配的贵重食材同烹一菜,比如:海参配甲鱼,鱼翅配蟹粉。他指出,鳗、鳖、蟹、鲥鱼、牛、羊之类,“味甚厚力量甚大,而流弊亦甚多”;海参、鱼翅本身并无显味,无法“去”甲鱼、蟹粉的“流弊”,反而会“染之而有余”。但鲍鱼与鸡同以鲜香取胜,二者同煀,在上汤的滋润下,“经稍长时间的加热,使汤水浓缩,肉料的滋味透出”,“以形成柔滑的口感、浓厚的味道和鲜明的色彩”。
《随园食单》记载了“用大块鳆鱼(即鲍鱼-引者)煨整鸭”的菜式,并称赞其“亦别有风趣”。可见,袁枚并不因鲍鱼是海味珍品就不让它充当“豪杰之士”的“配角”。新派粤菜中用鲍汁赋味增鲜添香的菜例比比皆是,表明鲍鱼能与许多食材“和平共处”并形成融和的复合鲜味和香气,并无“流弊”。对鲍鱼煀鸡的批评,恐怕是论者囿于并不正确的传统烹饪“理论”所致。
鲍鱼煀鸡,新潮顺德名菜的代表
在物质丰阜的今天,品尝高档菜肴已经成为先富起来的人们的诉求。旧的审美标准和食材搭配理论日益受到创新菜式的强大冲击。鲍鱼煀鸡不啻是烹饪新潮流中的一朵晶莹耀眼的浪花。它在顺德乃至港澳食客群中有较好的口碑。
《勒流·中华美食名镇》一书这样评价鲍鱼煀鸡:“高贵的日本吉品鲍与鲜嫩的清远麻鸡“强强联合”,组成绝配,味道浓郁,色泽美观晶莹,卖相优美,为新潮高档顺德菜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标本和典型范例。”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满汉全席”全国电视烹饪大赛厨师之乡顺德专场擂台赛上,中国烹饪名师谭永强师傅以鲍鱼鲍鱼煀鸡鸡一菜征服了评委,并最终成为“擂主”。鲍鱼煀鸡还上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探寻粤菜之源》节目,被评为2007年顺德金牌菜之金奖菜,享有较高美誉。
来源:《顺德原生美食》(廖锡祥)
编辑:李晓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