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佛山中考放榜,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一批学子成绩喜人,九位高分学子还揭秘了独家学习方法,快来看看!
陈靖元:目标任务要拆解,更要深度专注
“我认为,学习需要方法,好的方法能事半功倍。”明确目标、拆解任务是陈靖元的制胜首则。他将大目标化为每日小任务保持方向感,更强调深度专注:“创造无干扰环境,难题先自主攻坚再求教”。每日晚修前跑步打球调节身心,坚持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陈靖元感谢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结识了朋友,也学会了成长。”
陈若灵:不过于追求完美,尽力而为
陈若灵感谢一外提供成长平台。开明的老师、亲切的同学让班级氛围特别活泼。“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班集体,我从一开始年级100多名左右的成绩飞跃进了模范生。”
陈若灵曾以为“学习=熬夜+刷题”,当最终发现收效甚微:明明花了很多的时间,排名却总在中间徘徊。后来才明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重要。“我们语文老师说过,对的题再错的概率很小;错的题不过关,下一次一定还会错。”陈若灵提到文科要主攻高频考点与错题,英语用滚动复习课堂笔记以形成肌肉记忆;学习数学的重点是掌握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刷题;物化以思维导图串联碎片知识。陈若灵也提醒,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过于追求十全十美。“要求自己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记住,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黄浩宇:课堂效率是关键,薄弱科目与兴趣结合
黄浩宇在分享学习心得时则表示课堂效率是关键,要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提问互动,把疑问当场解决。他提到笔记不求“完美”,但求重点突出,课后整理成思维导图更易记忆。同时也要做好时间管理,“制定每日计划表,将薄弱科目安排在精力最旺盛的时段。”心态调整也很重要。考试失利时,黄浩宇会分析错题而非纠结分数,可以用练习册练习扣分多的知识点,查漏补缺。薄弱的科目更要坚持与兴趣结合,比如英语方面,他就通过看英文短片、学唱喜欢的歌曲培养兴趣;数学则坚持每天练一道压轴题,积累解题手感。
黄浩宇感谢初中三年一直陪伴教导他们的老师们,“记得卢老师课后耐心为我们辅导作文,蔡老师时时刻刻都在为同学基础知识操心,周老师在我们考试失利后一一和每个同学谈心……这些点滴让我明白何为‘师者匠心’。”
刘可悦:阅读、圈画、标记,将提纲“内化于心”
“课堂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刘可悦也强调专注课堂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认真阅读老师提供的备考指引或提纲,根据个人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知识板块,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背诵知识点,真正做到将提纲“内化于心”。
刘可悦忆起当时刚成为初三学子,接触到了一门新的学科——化学。“我学得稀里糊涂,成绩也不尽人意。好在我有一位耐心的化学老师。”在班主任梁佩好老师的帮助下,刘可悦渐渐揭开了化学的神秘面纱,感受到了化学的奥妙,化学成绩也突飞猛进。
覃钰清:做错题是提分关键,做拓展题训练思维
覃钰清认为,学习路上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好成绩。学会做错题是提分关键,“各科分门别类,分好各个专题来做错题,思考自己的错因,从而找出遗漏的知识点。”学会调整心态是持久动力,“感觉压力大时,可以进行深呼吸,或进行适当的运动。同时,可以在考差后,积极找老师分析原因,让老师给你指明努力方向。”适当做拓展题可以训练思维,“基础扎实后,可以多做一些难题。虽然考试不会考原题,但做难题可以锻炼灵活思考,综合利用思维的能力,让你在考试时面对创新题时不再手足无措。”
吴卓威:对目标要有执行力,对细节要有敬畏感
“只有当我们明白为什么要做,之后才想知道怎么去做。”吴卓威每天早上6:35到教室,每次拉练、模考抽出时间进行分析,以及对照目标分数和学校。他还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细节,“如每节课后将错题落实,搞定不会的知识点,不留到总复习才慢慢回忆,这样遗忘的概率才小,知识才牢固。又如下课了,大家想着要去玩的时候,我们就要克制住自己,先把手上学习任务干完再去放松。”
“从一模没过一中分数线,到二模年级前10,再到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可能不是最优秀的那个,但我一定是最上进努力的之一。”吴卓威相信努力的意义,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成为了那匹打破质疑的黑马,在山顶看见更美的风景。
席佳俊:每张试卷都有书本母题,要深挖教材
“书本是一切的源头,在每张试卷上都会看到书本母题的影子。”席佳俊提到,25年中考数学压轴勾股数就藏在数学书本原题,对教材的熟悉和深入的探究是取得高分的基础,要学会对教材发问,多问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此外,可以在笔记上多做一些自己“专属”的小符号,做完笔记还要及时回顾,“记得反复,反复,再反复。
在一中外国语学校学习的三年,最触动席佳俊内心的是一个“情”字。回想中考前的一个星期,是我的班主任Shanny和各科老师在我迷茫时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是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欢声笑语给了我直面中考的勇气,是母校的支持永远给予了我向前的动力。”
熊思扬:决胜关键在少错基础题
熊思扬认为课堂上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主动问老师,“保持谦逊、开放的态度,通过沟通和思考加深理解。”考前准备要回归基础,不要盲目钻研难题。他认为,成绩的好坏不是取决于做对了多少道难题,而是少错多少道简单题。考试的范围不会超过课本太多,所以考前要回归课本,认真做课本上的课后习题。
心态上和身体上要坚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他提到,毕业班学校里抓得很紧,周末回家就充分的休息放松,焦虑时要有自己的解压方法,比如吃点喜欢的零食。
张哲轩:以“策略”为桨,“反思”为帆
初中三年,与其说是知识的填塞,张哲轩认为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如何学习”的探索之旅。他逐渐领悟,高效学习的关键在于清晰的策略、深度的反思与稳定的心态。
张哲轩课前都会花5-10分钟快速预习,像绘制一张“认知地图”——标出新课的“主干道”(核心概念)和可能的“岔路口”(难点、疑问)。带着这张“地图”走进课堂,听讲时目标感更强,能精准捕捉老师对“岔路”的解读,效率倍增。他还习惯为不同学科建立“知识工具箱”。例如:文科(语英史政):“关键词卡片库”+“逻辑链条图”。卡片记录核心术语、人物事件;链条图梳理事件因果、论证逻辑,让零散知识形成网络。理科(数理化):“模型解题手册”+“原理溯源本”。“手册”归类经典题型和解法套路;“溯源本”则深究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和适用条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避免生搬硬套。
他还创造“错题三问法”:“我卡在了哪里?”“为什么卡在这里?”“下次如何绕开或突破它?”这个过程远比抄写答案重要,是真正的“内化”。他会在错题旁简洁记录这“三问”的答案。张哲轩表示,这个过程远比抄写答案重要,是真正的“内化”。我会在错题旁简洁记录这“三问”的答案。
编辑:贞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