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年代,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卫战虽无声却激烈。
2025年7月,顺德区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容桂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聚机关人员、党员干部、医护人员、群众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以“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深入攻坚一线,通过蚊虫孳生地与闲置屋清除、成蚊消杀、翻盆倒罐清积水等举措,持续强化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筑牢守护群众健康的坚实防线。
在蚊媒传染病防疫前沿,无论是晴天、雨天还是白天、黑夜,容桂街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小强总是冲锋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用专业、责任和坚守筑起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实防线。
他是深入疫点的“逆行者”
“好的收到,我马上赶往现场!”每当接到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朱小强总会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他详细询问患者行程轨迹与接触史,依据流调信息迅速研判疫点防控范围并划定核心圈,指导疫点社区(村)开展应急处置。他还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挨家挨户搜索病例、开展健康宣教,亲手清垃圾、除杂草、翻盆倒罐清积水,不放过任何一处蚊虫孳生地和一滩小积水,从源头减少蚊虫繁殖土壤,力求快速降低蚊媒密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朱小强(白色衣服)深入“疫”线,认真工作。
他是监测前线的“捕蚊人”
“排查阳性积水是监测蚊媒密度、做好蚊媒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为精准研判传播风险,给防控策略优化和精准灭蚊提供科学数据支撑,炎炎夏日里,朱小强手持强光手电筒深入疫点社区(村),走街串巷入户排查阳性积水。为确保数据科学精准,他有时一次就要排查几十上百户,一天下来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排查中,他还以唠嗑方式向居民科普:“靓姐,富贵竹花瓶里最易藏蚊蚴,最好别养水生植物了。”“大叔,蚊子爱在小、静、净的积水里产卵,这花盆托盘有蚊蚴,不及时处理会孵化成蚊。”提醒群众弃养水生植物、弃用花盆托盘、定期清积水。
他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守者”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夏季高发,防控工作紧张持久。自顺德区基孔肯雅热疫情爆发以来,朱小强不仅每天早出晚归,还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毅然选择在防疫一线奋战。“只有加强监测、加快处置,才能防止疫情外溢扩散,以快制快扑灭疫情,让群众免受病毒带来的高热与疼痛。”朱小强坚定地表示。
朱小强(白色衣服)坚守“疫”线,认真排查。
像朱小强这样坚守岗位、深入“疫”线的“他”还有很多。容桂街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冼楚婵、陈智雄,容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李子乾、谭文杰等,都是默默无闻冲锋一线的“公卫战士”。今年5月春末夏初时,他们就深入社区(村)、中小学、托育机构、建筑工地、物业小区等,指导环境整治、清除孳生地与清积水,并定期监测蚊媒密度,严防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攻坚战全面打响后,冼楚婵、李子乾化身“培训师”,为全街道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开展蚊媒防控技能培训,以“传、帮、带”方式传授经验,壮大防控队伍。谭文杰、陈智雄则在兼顾本街道防控工作的同时,带队支援区内其他镇街,完成入户排查、成蚊消杀任务后,又马不停蹄回到街道一线,不分昼夜连轴转,用平凡之躯筑起防疫高墙。
这些事迹虽无惊天动地的瞬间,却满是日复一日的坚韧、平凡岗位的担当与守护生命的赤诚。他们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守门人”,是抵御传染病威胁的幕后英雄,他们的付出值得最高的敬意与铭记。当我们享受安全健康的环境时,不应忘记这群默默负重前行的守护者。
编辑:甘晓露
来源:容桂卫健办、宣办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