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城市网综合消息 据珠江商报4月27日报道,自4月23日被命名为“世界读书日”,春风和煦的大地便多了一种书香的味道。4月的顺德更是散发着浓浓的文学味,因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礼系列活动在顺德举行,国内一流的作家们在顺德聚集一堂,为顺德阅读爱好者们带来了文学的种子和文学的智慧。最是人间四月天,让我们倾听大师的文学之声。
孙郁: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长期从事鲁迅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鲁迅与陈独秀》、《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张中行传》等。
做过知青、文化馆馆员、记者的孙郁,上世纪80年代的师范学院文学硕士(现沈阳师范大学),长期从事鲁迅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个人著作、论文成果以数百计,将写作与文学研究融为一体,现又回归大学从事着文学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便与鲁迅“结缘”的他,注定此生不离文学。
关于鲁迅:
我们在用鲁迅
最厌恶的方式讲解鲁迅
自上学起,我们便开始学习鲁迅的文章。可我们真的了解鲁迅吗?离开了课堂,我们还在读鲁迅的书吗?我们到底有没有从这位文学大师身上得到精神食粮,对其,是高山仰止,还是敬而远之?
甚或,时下不乏年青人质疑,“鲁迅的文学价值是不是被捧得太高了”,“鲁迅的文学价值在哪儿,我们为何感受不到”,“最不喜欢的作家便是鲁迅了”。
面对这些言论,笔者在孙郁的眼中看到痛惜。“是我们的教育把鲁迅讲坏了,我们在用鲁迅最厌恶的方式讲解鲁迅,鲁迅想颠覆掉的那种话语结果没颠覆掉,现在还在流行。我们要进入鲁迅的世界,必须要了解鲁迅的思维方式和了解他当时为什么这样写作,其实鲁迅很丰富,他是被解释坏了,另外,我们现在这种教育是让人信,让人相信什么,鲁迅的思维方法,他对当时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是疑不是信。那么孩子们正在学知识长知识的时候,接受的都是规范化教育,鲁迅的那个东西恰恰不是这个,老师用规范性的话语,‘正确、伟大’来形容他,完全是反了,进入不了鲁迅的世界。”
“在20世纪,他是可以和西方任何一个作家相比美的,他的深刻性,中国人没有很好的认识。现在很多喜欢鲁迅的人,他们自己阅读的话,他们会发现,那是一个很奇异的世界。现在因鲁迅的书而作的书非常多,论文也特别多,世界各地都在研究他,而且鲁迅全集每年卖到一万多次,目前中国没有一个作家能做到的。现在关于鲁迅的议论,要放到一个环境里面来看,大家主要是对强制性的教育反感,连累到对鲁迅的反感,这个教育里面其实有一些内容未必都不好,但大家也都反感,这是有问题的,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文化生态太单一,在这个单一的生态里面,不可能全面理解一个人。我们现在用一个单一价值判断的话语去思考问题,都不可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鲁迅具有很强的丰富性,我们这种文化生态教育下的人达不到他那种丰富性。他普渡众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关注底层老百姓,而且写的那么好。他对中国古代的相关文献的研究,他的小说史略,现在还是大学必读的书,所有看过他书的人,整体感觉都无法超越他。
我们中国现在骂鲁迅的人,不喜欢鲁迅的人,连鲁迅翻译过的东西都没读过(他翻译过一百多个作家的作品),你要把鲁迅的东西看过以后,你才能讲鲁迅是怎么回事。你现在连看都没看,凭着几篇语文课本,就跟着哇啦哇啦讲。这是中国整个舆论环境都出现了问题,这是个伪问题,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一个伟大的作家,大家都会意识到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是民间自己认可的,而不是靠灌输的。”
鲁迅文学的价值在哪儿?他称,鲁迅的文学价值在于让人回到自身,成为自己,如果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话,那我们这个民族该多伟大啊,他让我们警惕人不要有奴性,从他的文学作品里,我们感受到汉语是一种很深切的美。
关于阅读:
应试教育把中国人
读书的胃口弄坏了
关于目前中国人阅读率偏低的情况。孙郁称很悲哀。他认为国人目前不爱读书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把大家读书的胃口弄坏了,连现在的大学生都不读书,一想到读书就是考试。二是,当下没有什么好书,好书太少。多种原因,不能只指责老百姓。
“现在的文学很热闹,可非常好的东西少,真正好的东西,又没被媒体和学术界很好地介绍。这个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生态有问题。中国教科书为什么只有一种、两种,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种教科书?所以大家没有选择的余地,青年人没有好奇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兴趣?
让孩子在玩中进入知识门槛
如何让我们的文学后续有才、新秀辈出?一直做文学研究、现如今又从事文学教育的孙郁非常谦逊,他认为这是一个大命题,自己的见解没有进行过实践,只能算夸夸其谈。然而,我们却从中窥探到他对生命自由成长以及个性化教育之看重。
他说,要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让他在轻松的氛围里进入知识的门槛,要注重养成孩子对美、对文字、对艺术、对知识的好奇心。老师怎么引发孩子的好奇心,这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教育用分用虚荣心用成绩来吸引孩子,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好奇心,无益于开启人的潜质。他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家,在早期对事物都普遍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正因为有了好奇心,才能慢慢养成他们爱阅读思考的习惯。
“我们的教育,总体来讲,应该创造一种超功利的环境。我们现在把对社会的规范、成年人的规范放到中小学里面,这个是不对的。这个中小学里面,还是要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地阅读,自由地思考,自由地书写。”
如何做好文学教育?
建议有私学
对于文学教育,孙郁认为,关键在于老师,一个学生一辈子中若能遇到一个很好的老师,他可能就进入到了这个世界。
同时,他对目前大家不重视师范教育也表现出痛心,“考入师范的学生不是最优秀的学生,最好的学生他不进入师范学院,大家对师范教育本身不够重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对此,他认为,教育需要改革,老师们要努力学习,老师们不能八股,老师在应试教育之外,还要有另外一些东西,教育应该有公学和私学。“现在中国全部都是公学没有私学。中华民国期间,章太炎那么有学问的人,人家是私学,人家在苏州办一个学堂,就是私人上课,没有教务处长,没有校长,也没有教育局来管,但是他培养多少学术大师啊。”
他认为诸多的教育问题,文学的教育问题,都是伪问题,归根到底是文化生态的问题。“我们的教育要多元化,文化要多元化,我们要培养孩子们爱美、爱自然、爱人、爱父母、爱自己、爱国家,培养他们的爱心、好奇心”。
什么时候允许私学的存在,我们的教育就有了希望。他如是说。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