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改革 > 改革市言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百姓话事:民情民意收集,渠道越多越好

 


   ■覃炜明

  据媒体报道,2013年成立的顺德区民情志愿服务队,广泛收集社会民情民意,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仅2014年,共有37名队员、4名热心市民提供的民情信息共205篇,其中54篇被区社工委采用。

  组建民情志愿服务队,是顺德社会改革探索的一个新举措。虽然这项改革做得有些静悄悄,不像其他改革那样大张旗鼓,但是从组建这个机构两年拿出来得到成绩清单,可以看到这个志愿服务队没有辜负组建机构对它的期望。虽然我们无法从数字上看出37名队员的民情信息的质量,但是能够有50多篇被区社工委采用,说明这些信息具有决策参考的价值。说实在的,笔者作为经常在媒体上就顺德社会经济发展提出见解的所谓“评论员”,一年写下来的东西,其中有多少能够进入决策者参考的视野,我自己都不知道。民情志愿者的50多篇信息能够得到政府官员的重视,已经足够说明这个机构的存在的价值了。都说万事起头难,民情志愿服务队能够有这样一个漂亮的开头,值得我们点赞。

  当然,值得点赞的还有政府社会创新的那一份真诚。顺德近年的社会体制改革,跑在全国前列,先后推出了决咨委制度和党代表制度,成立了社会创新中心这样的法定机构,推动社会创新。据我了解,顺德这样那样的社会创新,其实在全国引起的效应虽然是说好者多,但是效仿者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社会体制创新,一方面需要政府对社会体制改革有足够的承担,另一方面,社会改革和创新、乃至社会组织的成熟,需要民智民意的成熟作为基础,如果没有民意民智的支持,社会改革很多时候会变成一头热一头冷。像顺德的决咨委制度建立,既需要公民有决策参与的自觉,也需要政府有接纳委员意见的胸襟。这样一个制度,在很多地方相信仅仅因为参加咨询活动的委员没有任何的报酬这一项,就未必有真正有思考有能量的市民愿意义务参与这样的机构。而在顺德,像决咨委、社建委、民情志愿服务队,乃至一些公众咨询项目,总有一些热心的市民,其中更不乏本地的知名学者、社科专家、法律工作者参与其中。顺德的社会改革,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已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责任感的公民参与,才有方方面面社会创新和社会改革的成绩。

  我们肯定顺德的社会改革的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改革和老百姓的诉求之间的距离。就民情收集的渠道来说,目前我们虽然有体制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表收集民情民意的渠道,加上决咨委这样半是民间半是官方的收集渠道和基本上算得上是来自民间的民情收集的渠道,但是这些渠道也有先天的局限,明显的原因就是这些提供“民情信息”的人士大多数都不算接地气,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的角色,很大程度都在社会有一官半职,加上体制对这些代表、委员的履职还没有刚性的规范,他们的声音,他们的信息能够体现民意民情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往往都是有些折扣的。而类似的民情志愿服务队得到的信息,往往也会因为信息来源的数量局限(如全区只有区区几十个信息员)而未必能够反映真实的民情。现代政府决策管理需要通过更多的渠道收集民意,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需要更多更准确的民情民意的支持。从这样一个社会管理的迫迫性来理解,我觉得民情民意收集,渠道越来越多越好,特别呼唤那些权威的、能够为政府施政提供准确参考的民情调查的专业机构落户顺德,借民意之舟推动顺德社会经济特别是民生事业朝着大家期许的方向前行。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改革新常态 也需新脚步
下一篇:商会是鸡肋?关键还是得看心态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