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我们推出《城网视点》评论栏目,表达城网及关心热爱顺德的网友对顺德发展、建设的点滴思考与建议,对顺德的每一个进步鼓与呼,为顺德的每一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希望为这座城市的更加美好贡献我们共同的智慧。
□曙光
夏夜的均安篮球馆,当《如愿》的小提琴声与《麻雀》的歌声交织升腾,台下观众挥舞的荧光棒连成一片星海——第三届“以爱之名 音乐见证”慈善音乐会落幕时,近11万元善款已悄然汇聚成河。这场以“慈善+音乐”为内核的活动,没有悲情渲染,不见沉重募捐,却以“已购代捐”的轻盈姿态,让公益化作一张浸透旋律的门票,飞入寻常百姓手中。
它恰是顺德慈善生态进化的一个生动切面:当慈善跳出传统的募捐,以跨界融合之姿渗入群众生活,让慈善之爱的边界悄然消融,大爱的回响已经在这座“慈善之城”回响。
“慈善+”的本质,是公益逻辑的重构。均安慈善音乐会之所以能持续三届并形成品牌,关键在于它破解了传统慈善的参与壁垒——不再依赖道德劝募或财富门槛,而是以音乐为媒介,将“行善”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消费与情感共鸣。
市民购票既是享受演出,亦是资助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项目;镇领导登台演奏,既消弭了官民距离,更传递出“公益人人可为”的平等理念。这种“轻量化”参与模式,让慈善从单向施予变为双向奔赴,从偶然善举沉淀为生活方式。当公益与个体兴趣、文化体验深度绑定,社会能量的动员便有了可持续的支点。
其实,从更深层看,“慈善+”的活力源于对本土基因的激活。顺德人素有“敢为人先”的革新精神与“滴水成河”的务实传统,而“慈善+”正是这一特质的当代演绎。
仕版村村民自发成立社区基金、正月民俗中的慈善灯会等等自发性的群众公益,无不印证着传统社群凝聚力向现代公益的转化,也是市民情感认同的自然延伸。这种内生性,正是“慈善+”模式能持续裂变的根本动力。
当咖啡义卖飘香市集、篮球义赛点燃热情、粤剧传习滋养童心,顺德正以日常化的场景实践着“无边界慈善”,“慈善+”也将不断弱化边界,链接更多的爱与力量。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