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教糕源于夫妻斗嘴?顺德名菜背后的那些小故事……_最新鲜_顺德城市网
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美食旅游 > 最新鲜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伦教糕源于夫妻斗嘴?顺德名菜背后的那些小故事……


  在顺德,不仅有美食,更有美食故事,每一个美食背后的故事,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下面这几道名菜背后的故事,你听过吗?


伦教糕:源于夫妻斗嘴


  伦教糕糕体晶莹雪白,表层油润光洁,内层小眼横竖相连,均匀有序,吃来清甜爽滑,齿颊留香。而伦教糕的诞生,可谓无巧不成书,竟是源于一场夫妻俩的日常斗气拌嘴。


  在清朝咸丰年间,顺德伦教圩有一间专营白粥、糕点的小店,生意兴隆。有一天,店主梁礼成和妻子拌嘴,一气之下没有蒸煮糕点。




  到了第二天,未免浪费昨天的米浆,梁礼成就将剩下的米浆加入新米浆和白糖一起制作松糕。后因双方赌气都没有去寻找干柴、禾秆和甘蔗壳,致使蒸煮松糕过程中发现柴火不足,双重因素下无奈致使蒸松糕失败,糕体未能如常膨胀,成了“板结糕块”。


  结果意外发现,蒸出来的糕与松糕的口感截然不同,特别爽滑、清甜。街坊们买来食用后都赞不绝口,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糕点的生意越来越大。所以,店主就把这种将糕点改名为伦教糕。


煎酿鲮鱼:饱含孝道


  据传均安有个叫万让的孝子,他的父亲非常喜欢吃鲮鱼,但鲮鱼的小刺较多,稍不注意就容易被鱼刺卡住。万让对此很苦恼,在后来给父亲烹制鲮鱼的时候不断尝试,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他先把鲮鱼的皮囊剥出来,去其骨,把鲮鱼肉剁成肉茸,加上少许的生粉、精盐和炒香的花生、芝麻、葱花,把它们捞匀后再酿回皮囊中,使其还原成鲮鱼模样,然后用慢火把它煎熟。然后捞出切成段,摆成整鱼状装盘,化零为整。这道菜,不仅纯鲮鱼肉味道鲜美满足了口感,而且无骨更免除了骨鲠的烦恼,很快就在当地流传并逐渐远播,人们还特意把这道菜取“让”字的谐音,称作“酿鱼”。


鱼茸羹:始于孝心,陷于用心


  鱼之拆食,乃顺德鱼食精髓之一。明朝期间,一日,均安数鱼耕者船载鱼往省城,约时已过,未见鱼商,于是领班提鱼数条登门拜访。


  这位鱼商是一位大孝子,此时他的母亲大病初愈,因而无心离开身边。鱼耕者到访,恰逢鱼商端食其母面前,母直摇头:喉干舌淡,食而无味,拿走吧。鱼耕者说:“如不嫌弃,让我下厨,为令慈做食,如何?”心不在焉的鱼商挥一挥手,面无表情。




  鱼耕者走进厨房,煮粥杀鱼切菜炒花生,无不轻巧熟练。他把带来的鳙鱼隔水蒸熟,然后拆成鱼茸。待粥煮熟,把鱼茸、菜丝一并放进粥里。为了去除鱼的腥味,在粥里放进丁点红糖姜汁;为了强调“色香”而增进老太的食欲,鱼粥上碗、还在热气腾腾之时,洒上葱花和炒花生粉末。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鱼耕者捧着粥刚到房门口,老太突然问儿子:“儿呀,是什么东西那么香喷喷呀?”鱼耕者答:“老太,是鱼羹粥。”“鱼粥?”老太接过鱼粥,“有小小甜味,又有淡淡的姜辣味”。老太边吃边唠嗑着:“鱼肉味很浓但没有鱼腥味。”兴致勃勃的老太坐直身子,用勺子打捞鱼羹粥:“没有一点鱼骨丝。”又一勺把粥送到嘴里:“还有一点胡椒味、不,不是胡椒,是什么?噢!是炒花生!”老太边点头边望着鱼耕者:“兄弟,你能告诉我,这粥是怎么个做法吗?”


  鱼耕者和盘托出,把鱼茸羹的做法详细说了出来,均安的鱼茸羹从此传开了。


  来源:编辑整理

  编辑:张敏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冷知识!顺德的“财主佬菜”是啥子菜?
下一篇:顺德名菜“玉树绉纱卷”的绉纱是怎么“织”出来的?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