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嘉宾们一起走进龙舟汇观展
刨、锤、凿、斧、锯、墨斗等一系列老物件“躺”在玻璃柜里,旁边一艘通体乌黑的“老龙船”静静矗立,仿佛无声地诉说它们之间的故事。昨日(6月20日)《形在江海-珠三角龙舟制造与存续调研笔记》展在位于顺德顺峰山公园的龙舟汇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顺德华侨城出品,是顺德华侨城于2018年发起的“青云计划”的二期项目之一。除了本次展览涉及的龙舟制造外,“青云计划”团队还将继续从水系、宗族、祭祀、美食、音乐等不同角度深入调研珠三角龙舟文化,并于明年出版以此为主题的首期青云系列刊物。今年下半年,随着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开业,一个致力于青云文社历史及本土文化研究的全新空间也将在其中的荷苑正式开放。
作为本次展览策展机构大乾艺术总监陈东介绍,展览主题“形在江海”取意于《庄子·让王》篇,意在通过展览呈现存留于珠三角江海之上的龙舟和龙舟人,为历久弥新的龙舟文化存一次形。策展团队通过一场深入珠三角区域的龙舟大调研,寻访珠三角保留至今的龙舟制造与龙头雕刻工厂,以“形”、“器”、“匠”三个部分,分别展示珠三角龙舟的形态、制造龙舟的工具以及龙舟匠人影像。展览还集中展示了顺德龙舟队历年来在龙舟大赛中拿下的重要奖杯和旌旗等。
展览以“形”、“器”、“匠”为主线,展示历久弥新的龙舟文化
“形”这一部分中,观众将看到由艺术家阮陈金创作的“珠三角寻龙索引图”,以及由通体乌黑的“老龙船”进行创作的艺术装置,分别展现珠三角龙舟制作厂的分布、发展状况,以及龙舟外观形态的特点。“器”这一部分中,则可以看到将龙舟由木料打磨为“水中箭矢”的重要工具和工艺流程。“匠”这一部分中,则以文字档案以及龙舟匠人群像及纪录片等三种媒介,形成“珠三角龙舟匠人档案”,向观众介绍巧夺天工的龙舟背后,每一位不断传承和磨练技艺、赋予龙舟在现代生活中的新生命的“师傅”。同时,龙舟说唱声音档案也将播放,观众可以欣赏到杏坛国家级非遗龙舟说唱传承人陈振球老人,以及杏坛龙舟说唱培训班学员的传统曲艺。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教授李文儒在顺德博物馆举行了分享讲座后也来到现场看展,在仔细了解龙舟制作、龙舟赛事开展、龙舟文化阐释后,他认为顺德乃至珠三角地区龙舟运动历久弥新,顺德经济发达、民风淳朴,龙舟运动的开展、龙舟精神的诠释,是顺德特有精神特质的完美体现。
顺德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唐磊晶,顺德区委常委、顺德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冼阳福,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佛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舒悦,顺德区政协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党组成员何鸿佳,顺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梁国锋、广东顺德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冠宇等领导嘉宾参加了活动。(李放)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