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娥

司卉生

何健昌

张广辉

江恒福

陈锦基

曾剑琴

陈植源

李伟陆

未必如满月,

未必如朝阳。

广阔的天地之中,

你以寸心证初心,

以小我全大我,

以一己之微躯,

照亮一方之希望。

你以善、以孝、以德;

以诚、以勇、以责,以最平凡的方式,

闪耀出新时代最动人的星光。

大良是一座文明首善城市,连续六年开展“凤城凡星”评选,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凡星,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凡星、争当凡星的氛围,文明新风遍吹凤城。

详细报道>>>
平凡中的不平凡!大良表彰9位“凤城凡星”
确定

1月12日晚,在2019大良新年音乐会上,9位“凤城凡星”获表彰。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刘威文”摄。

大良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文体办公室主任孙丽丽为“凤城凡星”颁奖。

在大良,总有一群人身体力行地传递“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

丰富多彩的大良义工服务活动,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

每年春节前,大良团委主办的“新春惜花”活动走进困难户家里,为他们送上年花年桔、慰问金等。

身穿志愿者背心、手拿小旗子的交通引导员为行人安全通过“把关”。

小手拉大手,温情献爱心,把爱心传递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大良慈善会顺德台商协会“小天使”帮扶基金”成立,用于帮助重症贫困新生患儿及贫困危重症患儿。

大良“肾健之友”血透助医冠名基金为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大大减轻经济负担。

为困难家庭送去温暖,让他们感受到文明城市大家庭的温暖。

文明的城市有爱,有爱就有幸福。

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有人义不容辞地上去扶一把

每年的敬老宴,积极倡导“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确定
返回

凤城凡星候选人周月娥:做义工,越做越有劲

编者按:她是热心帮助街坊的社区志愿者;他是不求回报,热心家乡建设发展的香港侨胞;他是甘于奉献、居民信赖的社区干部……他们并非身居庙堂之高,他们的事迹也算不上惊天动地,他们只是大良平凡的一份子,却用自身行为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城市正能量。他们是凤城凡星,文明之光!

即日起,顺德城市网联合大良街道办,推出凤城凡星候选人系列报道,透过凤城凡星候选人的点滴事迹,一起来感受凤城正能量。

凤城凡星候选人周月娥

走进大良北区吴宗伟活动中心的康体室,一股药味扑鼻而来,一群身穿绿色志愿者衣服的阿姨,一边唠着家常一边把药材装袋。这样捡一点,那样拿一些,用手掂量一下,就是准确的克数。

在她们当中,一位志愿者额外引人注意,虽年纪已大,但她捡起药的动作速度完全不输旁边的年轻义工,她是大良北区“本草心”义工队年纪最大的义工周月娥,认识周月娥的人,都喜欢亲切地喊她“娥姐”。

服务义工队13年,越做越有劲

周月娥是大良北区社区一名“热心肠”。14年前,周月娥刚退休,由于常年坐在办公室,缺少运动,她患上了最常见的腰腿毛病。“一开始,不适应退休生活,再加上患了腰腿病,常常心情很不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周月娥认识了“本草心”义工队的创始人邢诒贞,得知邢诒贞与其他几位志愿者经常一起为有需要的居民送医赠药,周月娥觉得十分有意义,“后来我也加入了北区的‘本草心’义工队,帮他们一起赠药给有需要的人。”周月娥说。

加入“本草心”义工队后,周月娥与义工成员一起开展充实而有意义的义工生活后,整个人性格变得活泼开朗,身体也渐渐清健精神。

至今,周月娥已经参加本草心志愿服务13年,很多义工们都称她为“老革命”。她以积极负责的心态深深感染了身边年轻的义工,“娥姐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她做好每天的义工工作,做服务不为名,不为利。”义工黄姐是周月娥的徒弟,加入了义工队5年多了,她经常和周月娥一起分包凉茶、赠医施药、慰问老人、协助原始点保健按摩服务等。

“做义工,越做越有劲,能帮到别人,也让自己身心舒畅。”十几年来,周月娥和一班“志同道合”的义工一起为社区有需要的居民送医赠药、向患病困难群众提供无偿按摩治疗等,用数年如一日的志愿服务诠释了守望相助的志愿精神。

“不求回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据了解,大良北区“本草心”义工队本草心义工队是一支由北区退休人员自发组建的义工队伍,成立至今14年的成员。虽然这些成员不是专业的医护人员,但是她们派赠凉茶,开展无偿按摩治疗,街坊无人不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这支队伍除了为北区居民服务,他们还走出社区,为大良、杏坛及勒流等多地的长者日托中心提供按摩治疗等上门志愿服务,开展“本草心”义工学习班,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体加入志愿服务。

“我们这支志愿团队的宗旨就是不求名利、不求回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帮助有需要的人,弘扬社会正能量。”周月娥说,在这个志愿队伍里,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互帮互助。

凤城凡星司卉生:践行边检“国门卫士”的庄严承诺

编者按:她是热心帮助街坊的社区志愿者;他是不求回报,热心家乡建设发展的香港侨胞;他是甘于奉献、居民信赖的社区干部……他们并非身居庙堂之高,他们的事迹也算不上惊天动地,他们只是大良平凡的一份子,却用自身行为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城市正能量。他们是凤城凡星,文明之光!

即日起,顺德城市网联合大良街道办,推出凤城凡星候选人系列报道,透过凤城凡星候选人的点滴事迹,一起来感受凤城正能量。

从警15年来,顺德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五科科长司卉生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在急难险重任务前不畏艰险、勇于担当,在部队改革大考中忠诚可靠、信念如一。作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和矢志忠诚守卫国门的一颗“凡星”,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顺德边检“国门卫士”的庄严承诺。

他抓过外逃犯,逮住过“老赖”
司卉生(左三)在检查出入境货运

2017年7月,司卉生被任命为执勤业务五科科长,面对“两眼一抹黑”的货检业务,他带队巡查、接送船舶、登船检查、推行“单一窗口”业务申报、完善货检口岸船舶档案资料管理等,再次实现旅检业务到货检业务的完美“跨界”。

为了应对当前口岸安全管控新形势新要求,他带领检查员创新口岸管控信息化应用新模式,探索海关GPS监管系统核查出入境船舶轨迹方法,利用“船讯网”打击内贸船舶非法出入境, 7月21日,执勤业务五科严格口岸管控措施成功查获一起入境船舶违规上下人员案件。

在顺德客运港,他曾为公安机关抓住过外逃犯,为法院、检察院逮住过“老赖”,发现并查获了十余名违法违规人员。在货运口岸,他配合海关执法打击洋垃圾走私,联合海事严查严打内贸船舶非法出入境。2018年6月,他查获顺德货运口岸首例入境船舶违规上下人员案件,为护航出入境旅客顺畅通关和维护国门口岸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顺德人民群众的“岁月静好”,也有司卉生在其中“负重前行”。

夫妻携手,打造“最美家庭”
司卉生、潘莉娜和两个孩子的全家福

2018年9月13日,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广东省妇联共同主办的首届南粤边防十大“最美家庭”揭晓仪式在广州举行,10户“最美家庭”获得了表彰。顺德边检站司卉生、潘莉娜家庭作为佛山市唯一获奖的“最美家庭”,现场讲述了他们的感人故事,展示了首届十大“最美家庭”的风采。

不错,司卉生的妻子潘莉娜是顺德边检口岸的“文明使者”、政工业务的多面手。他们同年入伍,工作中,他们比学赶超,共同践行“国门卫士”的庄严承诺;生活中,他们相互扶持,坚强面对家庭重大变故,因为“娜”是一“生”的承诺,他们还用爱和担当诠释家国情怀,是官兵心目中最美的“夫妻兵”。

司卉生表示,自己和妻子都是军人,从军保家卫国是从小的梦想和向往,绝不会放弃,也舍不下这身军装。“我们会服从组织安排,为了大家,有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小家,不要过多地去讲困难,一步一步克服。”

凤城凡星候选人何健昌:回家乡做慈善皆因爱

编者按:她是热心帮助街坊的社区志愿者;他是不求回报,热心家乡建设发展的香港侨胞;他是甘于奉献、居民信赖的社区干部……他们并非身居庙堂之高,他们的事迹也算不上惊天动地,他们只是大良平凡的一份子,却用自身行为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城市正能量。他们是凤城凡星,文明之光!

即日起,顺德城市网联合大良街道办,推出凤城凡星候选人系列报道,透过凤城凡星候选人的点滴事迹,一起来感受凤城正能量。

凤城凡星候选人何健昌

在凤城凡星候选人何健昌的事迹介绍中,第一栏罗列了长长的几行关于何健昌担任的社会职务:澳门顺德工商业联合会监事长、澳门顺德总商会监事长、澳门顺德联谊总会副理事长、澳门顺德大良同乡联谊会理事长、澳门顺德乐从同乡会名誉会长、顺德区政协委员……

何健昌共担任了11个社会职务,可是,这样一位身兼数职的“大忙人”,多年来,一直亲力亲为地在家乡坚持做公益慈善,不为名不为利,只希望家乡发展更好。

帮助困难群体,身体力行地做慈善

何健昌是土生土长的大良人,1978年移居澳门。2009年,何健昌开始回佛山投资骏景商业城,2016年投资建设了四星级酒店——佛山励骏大酒店。回乡后,何健昌和一群热心公益的澳门侨胞常常参与或发动各种慈善获益活动

2013年,澳门顺德工商业联合会(澳门顺德总商会)捐助50万元在大良慈善会创立了“澳门顺德总商会扶持残疾人再就业基金”,对残疾人进行帮助;2015年,澳门顺德大良同乡联谊会正式成立,2016年该会捐资20万冠名的大良医院“肾健之友”血透助医基金正式启动……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联谊会的成立还是基金的设立何健昌都参与了其中并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常年旅居澳门的侨胞,何健昌谈起做公益的初心,非常纯粹,“回来做慈善,都是源于对家乡的情结,我希望家乡发展越来越好。”

何健昌和城网君回忆起多年前,他跟随顺德爱国拥军促进会探访一名家庭贫困的退役老军人,当他们为老军人送上慰问品的时候,老人非常感动,何健昌也被老军人的反应深深触动,自此以后,何健昌非常关心贫困家庭、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生活情况,“这些年来没有统计过自己帮助过多少人,这个社会很多病残、孤寡老人需要我们去帮助,我们应该身体力行。”何健昌说。

支持家乡发展,割舍不断的乡情

虽然在澳门出生活多年,但何健昌对家乡有着一股浓浓的桑梓情。

这些年,何健昌在做慈善的同时,不忘支持家乡的发展。作为顺德区第十四届港澳政协委员,他积极建言献策,关心关注社情民意,并曾捐资1.5万元支持徐闻县和安镇水头村水头小学;2017年,何健昌有以个人名医,捐资成立顺港澳爱国青少年教育基金的原因。

成立顺港澳爱国青少年教育基金,何健昌希望组织更多海外的顺德籍青少年回来看看家乡,看看家乡的发展,吸引更多青少年学成回乡发展。

2016年,何健昌投资建设了四星级酒店佛山励骏大酒店,他计划把酒店的总部迁回大良,理由是因为内心的家乡情,顺德始终是他的家乡……

凤城凡星候选人张广辉:做慈善是企业家该有心态

编者按:她是热心帮助街坊的社区志愿者;他是不求回报,热心家乡建设发展的香港侨胞;他是甘于奉献、居民信赖的社区干部……他们并非身居庙堂之高,他们的事迹也算不上惊天动地,他们只是大良平凡的一份子,却用自身行为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城市正能量。他们是凤城凡星,文明之光!

即日起,顺德城市网联合大良街道办,推出凤城凡星候选人系列报道,透过凤城凡星候选人的点滴事迹,一起来感受凤城正能量。

凤城凡星候选人张广辉

提起张广辉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在顺德不少的慈善公益活动感谢名单上,总能听到主持人念起这个名字。但是,当坐下来面对面地与张广辉交谈,聆听他多年来做慈善公益的心得,会被他一直坚持做公益的行为所触动……采访中,张广辉一直挂在嘴边的话是,“没什么的,能帮助的当然要帮啦!”

企业做慈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与张广辉交谈,可以感受到他身上有一种军人的干练和坦率。事实上,他一天都没有进过军营。作为土生土长的顺德人,张广辉先后到农村插队——耕塘种蔗,天天和农民打交道,练就了一身能够吃苦的耐力。1979年顺德县税务局第一次通过考试招收税务人员,张广辉进入顺德县税务局勒流分局工作,由普通办税员干起,到上世纪90年代初,张广辉已经担任顺德税务局勒流税务所的副所长。

随着顺德经济发展迅速,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拔地而出。由于税务管理人手缺乏,税务业务要求又十分严格,办税业务成为一些企业开张营业的头等难事。1993年,顺德市税务局决定开办税务服务的试点,在勒流成立了顺德第一家税务服务机构——顺德市税务咨询公司,时任勒流税务所副所长的张广辉受命组建这个属于税务局下属机构的税务服务公司。

后来,顺德市税务咨询公司要和机关脱钩转制,这个时候的张广辉本来可以回到税务局做他的副所长,但是张广辉选择了留在原来的公司。2001年,他自己接盘,将顺德市税务咨询公司改名为祥和税务师事务所。

这几年,广东祥和税务师事务所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值得一提的是,在顺德大大小小慈善活动的赞助企业名单上,总能看到“广东祥和税务师事务所”的名字。在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张广辉始终没有忘记反哺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据统计,2017年,张广辉在顺德区慈善会设立的“祥和慈善基金”中,连续2年捐资共73万元,定向资助大良5个社区和3家爱国拥军促进会。在大良总商会设立的69.2万元“乐善·近良”慈善基金中,张广辉捐资10万元,目前该社区已经有100多户低保或困难家庭获得该基金的帮扶。

做公益是一件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顺德组织开展的慈善公益活动中,一直都有张广辉的身影……张广辉坦言,在公益事业的肇始,只是想给企业品牌建设加分,但慢慢地,他自觉地把公益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接触了不少艰难困苦的家庭,作为顺德的一名土生土长的企业家,我有责任关心、帮助他们。”吃过苦的张广辉始终没有忘记,如何让金钱变得更有意义。

十几年来,张广辉或以企业名义,或以个人名义,捐资赞助了顺德不少的慈善公益活动,不仅如此,他还一直坚持帮扶贫困学子、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这么多年来,有没有统计过,捐了多少钱?”在面对城网君的提问时,张广辉对于自己捐钱的时间、地点、金额,基本上已经记不清楚了。

值得欣喜的是,在公益的道路上,张广辉走得并不孤单。在大良,有一群和他一样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平时我们几个哥们聚在一起,也会聊到如何尽自己能力,一起来做公益。”张广辉笑着说着。

“企业慈善是责任的担当,是公益性和社会性的双赢,企业家既然能撑起经济的脊梁,也可以给这个社会撑起一片慈善的蓝天,做慈善是一个企业家应该有的心态。”以张广辉为代表的一群顺德企业家,他们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顺德企业家的爱心情怀……

凤城凡星江恒福:守护金融安全的武装押运员

编者按:她是热心帮助街坊的社区志愿者;他是不求回报,热心家乡建设发展的香港侨胞;他是甘于奉献、居民信赖的社区干部……他们并非身居庙堂之高,他们的事迹也算不上惊天动地,他们只是大良平凡的一份子,却用自身行为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城市正能量。他们是凤城凡星,文明之光!

即日起,顺德城市网联合大良街道办,推出凤城凡星候选人系列报道,透过凤城凡星候选人的点滴事迹,一起来感受凤城正能量。

江恒福是一名武装押运员

初见江恒福,问起他的职业,他对城网君说,在武侠小说里,常常有负责长途押运大量金银的“镖局”这个行当,“我是在现代‘镖局’,是一名揸枪的保安员。”

江恒福是禅城区粤龙保安押运有限公司大良基地一名武装押运员,日常工作负责有价证券、金融押运。

起早摸黑是武装押运员的常态

江恒福于1991年12月应征入伍,经过3年的从军服役部队生活,成长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1995年开始从事广东发展银行经济民警押运工作。

“最早一班人早上6点回到公司,最迟不超过7点半。”江恒福说,从踏入公司那一刻开始,就开始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清点人员、早训、穿防弹衣、戴头盔、领枪弹,6点20分前就必须要出车。虽然中午有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但晚上下班一般也要到7、8点,晚班的甚至要到凌晨12点。进入这个行业23年,江恒福早已习惯了“起早摸黑”的作息。

一般来说,一辆运钞车上有4名押运员,包括一名押运车长、一名驾驶员、一名持枪保安员和一名抽箱业务员,大家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江恒福作为押运车长,负责押运途中的一切事宜,包括对突发情况的现场决断。“早上8、9点必须安全送达网点,否则客户就拿不到钱。”

作为一名退伍士兵,从事银行押运是一项特殊的,并具有很大危险性的工作,江恒福没有胆怯,做到退伍不退色,岗位虽然很平凡,但他热爱自己的职业,愿将平凡而又坚毅的青春与蓬勃朝气倾注到自已所爱的职业中去,并努力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每一项任务,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空余时间积极参加社区党建活动

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手持散弹枪,一副生人勿近的面孔。江恒福说,他们每天穿梭于城市街头、银行营业网点,对社会大众来说再熟悉不过,但他几乎从来都没有向家里人透露过自己工作的信息,“工作是保密的,每次执行任务,地点、内容事先都要保密,不告诉家人也是不想让他们担心。”

执行任务的时候,江恒福最担心的是路人不理解,认为运钞车挡路了。“武装押运员的警惕性都很高,遇到有人靠近运钞车,我们就会告诫远离运钞车。有些人不理解要强行从运钞车后面经过,这时候我们就要及时作出解释,还需要马上报告给公司。”江恒福说。

城网君了解到,武装押运员大多来自退伍军人,具有军人过硬的意志和本领,都要进行防抢劫实战演练,“每周至少一个晚上进行防抢演练、军事训练或安全教育。”

此外,江恒福在工作空余时间,积极参加德和社区的党员活动,成为社区的居民代表,在德和社区党委、德和社区居委会的领导和关心下,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已的微薄之力,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江恒福热心助人,只要邻居有事需要帮忙,譬如换水龙头等,只要他在家都十分乐意地帮忙。

凤城凡星陈锦基:“把村民当作我家人”

编者按:她是热心帮助街坊的社区志愿者;他是不求回报,热心家乡建设发展的香港侨胞;他是甘于奉献、居民信赖的社区干部……他们并非身居庙堂之高,他们的事迹也算不上惊天动地,他们只是大良平凡的一份子,却用自身行为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城市正能量。他们是凤城凡星,文明之光!

即日起,顺德城市网联合大良街道办,推出凤城凡星候选人系列报道,透过凤城凡星候选人的点滴事迹,一起来感受凤城正能量。

基叔总是走街串巷,了解村民的想法。

提起陈锦基,大良五沙三村的邻里街坊无不竖起大拇指,尤其是老人们更是对他赞誉有加。今年65岁的陈锦基生于五沙,扎根五沙,经常走街串门,听取街坊的烦恼和意见,然后村委会反映问题,每次走过街坊家门口,都被人亲切唤为“基叔”。多年来,陈锦基用一颗质朴而热诚的心为五沙社区居民带去了关怀与温暖,默默为社区工作操劳奔波。而他对社区的这份认真,也让五沙的人文面貌焕发了新光彩。

“这个事办好了,我的心里才踏实了”

陈锦基家庭和睦,他热爱生活,对生活常怀感恩之心,年纪大了,退下来之后,也没闲着,自主种植,早出晚归,乐在其中。他与儿女间的感情,如同兄弟姐妹般,常常受到五沙三村邻里所称赞。

陈锦基不仅关爱家人,还常常记挂着村里的老人,用他的话说就是:“村里的老人都辛苦了一辈子,应该想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他们。”2005年五沙三村三队拆迁,让原本的朝夕见面的邻里分开了好几个地方居住。看到原本相亲相爱的邻里被迫分开,老人们分居几地,心中的郁闷无法排解,陈锦基心里不是滋味儿。

他为了维系多年的邻里关系,减少搬迁对老人生活的影响,自发设立了福利组,定期组织村里60岁以上老人聚会,在聚会中让老人家得以相互关心身体状况,以及相互了解拆迁后的心理状态,积极对有问题的老人家进行开解和帮助,“您都这么大岁数了,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了,能有什么大的花销。还不如天天快乐地过日子,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啊。”看到福利组里的老人家有说有笑了,他高兴地拿出手机拍了下来,说:“这个事办好了,我心里踏实了。”

古时候常说的“大爱”和“小爱”在陈锦基身上体现得漓尽致。“我们都是老党员了,只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而已。”陈锦基摆摆手说道。据悉,他还密切关心着五沙社区的发展,多年来对五沙社区福利会,五沙社区奖教奖学基金皆有捐助,他的爱心受到了五沙党委、居委、及五沙小学的嘉赞,曾获2017年五沙社区特出贡献奖。

“村民都是我家人,他们的生老病痛不能不管”

“老婆婆,天儿这么冷,赶紧回家去吧。”2004年年末的一天,寒气逼人,加上风雨连击,湿冷气息加重,路过的行人都裹紧了外衣。此时的陈锦基正打算回家,但是在路过三村市场的时候,他一下子就注意到那个80多岁的老婆婆在路边卖菜,他立马上前,“当时那老人家的手都冻得通红,真叫人心酸!”随后他掏出100元把老婆婆的菜全部买下来了,并将老婆婆扶到一旁躲避风雨。几天后,这位叫妹好的被帮助的老婆婆,带着子女上门,向陈锦基连连道谢。陈锦基每一次的“举手之劳”背后都是浓浓的村民情、甚至是“亲情”。“他们叫我一声基叔,咱们就得是一家人了。”陈锦基真诚地说道。

不仅如此,在今年的4月5日,陈锦基在东新高速公路下,见到有一名妇女晕倒在自家农地,“身体不断地抽搐,我心想这样不行,不能拖。”陈锦基二话不说马上跑到三村市场大喊“救人”。细心的他还考虑到对方是女性,呼喊过来救人的都是在附近市场上买菜的妇女,“大家一听到有人晕倒了,都纷纷上来帮忙,现在想起那个场景都还历历在目,深深感受到这种团结的互助是必要的。”

大家齐心协力用运菜的小车把晕倒的妇女送到一旁,有人给她擦药油,有人叫救护车……直到确定这名妇女生命体征稳定了,陈锦基才松了一口气,转身默默离开……感人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陈锦基用赤诚之心以及点点滴滴平常却不平凡的故事感动着五沙社区的每一个人。

凤城凡星候选人曾剑琴:针线绣华章,她将粤绣发扬传承

编者按:她是热心帮助街坊的社区志愿者;他是不求回报,热心家乡建设发展的香港侨胞;他是甘于奉献、居民信赖的社区干部……他们并非身居庙堂之高,他们的事迹也算不上惊天动地,他们只是大良平凡的一份子,却用自身行为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城市正能量。他们是凤城凡星,文明之光!

即日起,顺德城市网联合大良街道办,推出凤城凡星候选人系列报道,透过凤城凡星候选人的点滴事迹,一起来感受凤城正能量。

曾剑琴悉心指导学员刺绣。

如果说相遇是一种缘分,那么曾剑琴和粤绣“相遇”的缘分则持续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她从一个初学者,成为专业刺绣师,原本依靠刺绣养家糊口的她,现在因为刺绣而被更多人知晓。本期凤城凡星候选人,我们将带您认识首届佛山市民间艺术大师,顺德区非遗项目和代表性【粤绣(广绣)】传承人——曾剑琴。

曾剑琴出生于顺德勒流街道黄连社区,年少时,为了赚钱补贴家用,曾剑琴进入黄连绣花厂,成为一名小绣娘。先后在順德黄连绣花厂、黄连绣编厂、顺德刺绣工艺总厂、岭南粤绣研究所工作的她,现今已退休,在大良街道升平社区剑琴粤绣工作室担任粤绣老师。

退休不退艺,2014年,曾剑琴参与APEC新中装并负责元首夫人样服刺绣,其刺绣作品从从380多套入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选定4套方案中的其中一套,获得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2017-2018年,曾剑琴多次参加刺绣比赛,获得各大奖项,她的绣功震撼了无数人,让更多人见识到粤绣的精良与不凡。

除了粤绣,最让曾剑琴感到快乐的,是和同样为出色绣娘的妹妹曾剑仑一起把粤绣传承发扬,以发扬粤绣帮助到更多人。

曾剑琴和其妹妹曾剑仑一起把粤绣传承发扬(图为曾剑仑向学员讲解绣线知识)。

2017年5月,曾剑琴发起黄连广绣百家展,组建黄连广绣协会,期望把粤绣手艺发扬光大。除了追求艺术,曾剑琴还有颗坚持公益的心。2017-2018年暑假期间,曾剑琴任“小候鸟”外来务工子女和低保子女开展广绣活动的公益老师;2017年9月,曾剑琴成为乐耆学院老年教育公益讲师;2017年12月,曾剑琴被评为大良青少宫广绣亲子班公益培训老师。作为升平居民的一员,2017年至今,曾剑琴担任大良人群再就业培训任公益老师,教大龄待业人员学会刺绣,至今已经开班3期,为110名大龄人员培训后谋取自就业出路。

“我是去年9月开始学刺绣的,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一门手艺,不仅可以创造收益,还可以和琴姐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去传承粤绣文化,让更多人知道顺德有这么厉害的粤绣文化。”市民麦女士已经在工作室绣了三幅作品,曾剑琴对她的帮助,她始终心怀感激,“琴姐总会很耐心指导和帮助我们解决刺绣遇到的问题,也一直鼓励我们认真完成每一个作品。”

每当曾剑琴来到工作室,总会有很多学员围住她,向她自修刺绣的技巧。更多时候,曾剑琴就坐在绣桌边,静静刺绣,专注而恬静。一针一线,倾注着她的期望,她的心血,她对粤绣事业的专注和爱。

“毫无保留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别人,也是一种快乐。”对曾剑琴来说,刺绣不是一种消遣,也不是赚大钱的方式,而是自己和自己心灵的对话,以针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擅长粤绣,如果我不来发扬光大,那谁、什么时候才把粤绣发扬光大呢?”曾剑琴说道。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她一颗传承粤绣文化技艺、帮助别人的心始终坚守,以善良、友爱、真诚,让粤绣大放异彩。

凤城凡星候选人陈植源:心持诚信茶香萦绕

编者按:她是热心帮助街坊的社区志愿者;他是不求回报,热心家乡建设发展的香港侨胞;他是甘于奉献、居民信赖的社区干部……他们并非身居庙堂之高,他们的事迹也算不上惊天动地,他们只是大良平凡的一份子,却用自身行为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城市正能量。他们是凤城凡星,文明之光!

即日起,顺德城市网联合大良街道办,推出凤城凡星候选人系列报道,透过凤城凡星候选人的点滴事迹,一起来感受凤城正能量。

诚信为名,陈植源获得不少荣誉。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秋意渐浓,气温有降,这个季节适合品上一壶好茶,静听窗外风雨。说到“好茶”,顺德不少街坊都会推荐广德茶叶,说起这间在顺德经营超过30年的老茶叶店,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茶好,人更好!”

32年前,陈植源在顺德大良街道新基市场建起广德茶叶,专卖茶叶与茶具。32年后,广德茶叶已然成为当地茶品牌,在质量、口碑、市场上皆有一席之地。荣誉的背后,是广德源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植源对商业底线的坚守,对茶叶品质的坚持。他以一颗诚信之心,带领广德茶叶沉淀顺德、走出顺德,赢得人们的尊敬与赞扬。

自1986年经营广德茶叶以来,陈植源至今仍坚持每月定期到茶叶原产地进行考察采购,多年的实地采购经历,使他十分熟悉茶叶的制作过程。采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初制茶、精制、加工、成品、封装……从一片叶子,到成为一卷茶叶,这其中的每个环节,陈植源都有参与过。这不仅是因为热爱,更是一份责任,一份诚信。“看一眼叶子,就知道这棵茶树农产品有没有超标。”陈植源笑道,多年的经验使他成为一个“看茶”高手。如何把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陈植源和我们分享了他的“财富经”。

品一壶好茶,畅谈生活体会

“茶叶原料一定要自己去买,而且一定要选质量上乘、有保证的,不要为了压低成本而选择次品,这样成本低了,信誉也低了。”陈植源说道。每年,他都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去往各茶叶原产地,亲自选购茶叶。在对茶叶的检测上,陈植源也十分谨慎。有必要时,他会花钱进行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每次做茶叶农药残留检测都要花几千块钱,一些商家就不愿意做,我宁愿花钱买个安心。”陈植源认为,对茶叶的质量负责,就是对顾客负责,诚信经营,可以赢得来顾客的肯定和支持。

“不做假货,不卖假货”,这是陈植源经营的原则和底线。在他看来,做生意最忌想赚快钱,一些人为了快钱,不惜蒙昧良心,买卖假货或采取不正当竞争,这是令人不齿且违法的。“诚信招牌建立起来需要很久,而一次失信、一批假货,就会打破诚信招牌,生意也会越做越差。”陈植源说。

在他看来,诚信经营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未来的方向。“诚信经营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宗旨,只要信奉这个宗旨,我们就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加严格筛选原料。信誉提高了,口碑变好了,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陈植源深信不疑。

因此,他给年轻创业者最大的建议,就是“讲诚信”。“即使是随口一说的话,也要去遵守和践行,和别人说好的事情,一定要像签约一样,严格落实,规范完成。”陈植源认为,诚信品质虽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是巨大而长远的。“如果你是个说一不二、很讲诚信的人,那其他人就会认同你,有合作时,他们也会愿意提供方便,这就是当初自己坚守诚信的最好回报。”

胡大叔在广德茶叶已经工作20多年,陈植源对诚信经营的坚守,让他深有感触。他说:“20多年来,老板不论什么时候都说话算话,也从来没有拖欠过我们工资。在他身上,我们也受到诚信做人、做事的引导和启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诚信经营着茶叶店的同时,陈植源亦一直热心于社区公益事业。他积极参与助残扶残等慈善活动,资助特困及慰问孤寡老人,捐赠物资慈善拍卖等。新桂社区福利会成立以来,每年向福利会捐款及物资上万元,多年来为新桂社区公益事业捐赠四十多万元,充分体现其支持公益、回报社会的热心。陈植源通过自己的善举,影响并带动身边的居民,使乐善好施的精神深入居民心中,更为重要的是带动了广大居民群众树立社区主人翁精神和奉献精神,为社区慈善公益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凤城凡星候选人李伟陆:为城市美容师献敬意

编者按:她是热心帮助街坊的社区志愿者;他是不求回报,热心家乡建设发展的香港侨胞;他是甘于奉献、居民信赖的社区干部……他们并非身居庙堂之高,他们的事迹也算不上惊天动地,他们只是大良平凡的一份子,却用自身行为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城市正能量。他们是凤城凡星,文明之光!

即日起,顺德城市网联合大良街道办,推出凤城凡星候选人系列报道,透过凤城凡星候选人的点滴事迹,一起来感受凤城正能量。

每天,李伟陆都要保证垃圾中转站的整洁

谁最了解顺德这片土地?谁看过顺德最多的日出日落?谁风里来雨里去,负重前行,给我们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他早出晚归,是他披星戴月,是他守护着城市的整洁。本期凤城凡星,带您认识这位敬业奉献的环卫工作者——李伟陆。

李伟陆身形瘦高,不苟言笑,思索问题时眼神专注。城网君初次见他,就在一个垃圾中转站。李伟陆拿着扫把,不断往垃圾压缩车里清扫垃圾。垃圾中转站的味道刺鼻而难闻,他眉头却没有皱一下,完全沉浸于工作中。

专心、专注、负责,是李伟陆的工作理念

1986年,李伟陆17岁,也是那一年,他到大良环卫处工作,成为一名环卫工作者,负责三轮车垃圾清运。“那时候穷,没有钱读书,所以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很珍惜了。”回想起当初为什么选择当环卫工,李伟陆表示并没有太多考虑,“做什么工作都会辛苦,都要付出努力才会有所收获,所以虽然觉得当环卫工辛苦,但还是坚持下来了。”1990年,李伟陆开始驾驶垃圾车收集垃圾。2002年至今,李伟陆负责垃圾压缩中转站的清洁工作。

李伟陆在日常满负荷工作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学习,积极进修,提升自我。在1990年,李伟陆考取到汽车驾驶证。提到考取汽车驾驶证这件事,李伟陆仍十分欣喜。“当时学车要2000多块,我每个的工资只有几百块,我老婆就说我们又没有车,为什么要去学车,但我还是决定去学车,这样以后单位需要或者自己需要驾驶时,就不用急匆匆再去学了。”说到这些,他笑得有些腼腆,“生活还是有点期望比较好。”因为考取了汽车驾驶证,李伟陆被调到机动车垃圾清运组,负责城区外围的垃圾收集,还真的是“有车”了。

环卫工的工作总是伴随着辛劳,由于分管清洁区域垃圾量大,地点分散,工作极其困难。李伟陆每天早出晚归,凭着对工作执着和坚持,继续出色完成单位交办的任务。“从来没有想过换工作,”李伟陆表示,“做环卫工人做了很久,对这份工作也充满了感情,虽然辛苦,但道路打扫干净了,我心里也舒坦了。”

早年负责三轮车垃圾清运工作时,李伟陆无论严寒酷暑,每天起早摸黑,每到周末,垃圾量还会增加不少。遇到卫生检查、大型活动和突击任务,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但李伟陆仍然能够坚守岗位,服从安排。城网君了解到,今年9月的台风“山竹”登陆顺德后,全区大量树木倒伏,街道卫生环境堪忧。当时李伟陆在南区垃圾中转站工作,原本只负责垃圾中转站内卫生状况的他,义无反顾加入垃圾清运工作中,奔走于大街小巷清理垃圾,清洁街道。

“有时候天气炎热,我扫地的时候会有人给我递瓶水,告诉我要注意天气,保重身体。”李伟陆说道,在这片土地上,他收获了许多关怀和鼓励,所以自己也要做好工作的本分,让顺德环境更美丽,更整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