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仔饼
顺德城市网消息 (见习记者张敏) 提起一道道具有浓厚本土特色的顺德美食,总是叫人口水直流。中秋来临之际,网友“福源”在顺德城市网论坛发帖《童年美好的集体回忆再度唤起:公仔饼》吸引了不少网友驻足,一个个黄灿灿的小公仔饼一时勾起了不少顺德人舌尖的记忆,网友关于公仔饼的回忆也顿时翻涌而出。
网友一边感叹“口水直流”一边发问“为什么现在几乎都看不到公仔饼了?”,正如“福源”所说,如今,这些昔日风靡的节日的饼食在大时代的洪流中正被迫消亡。铺租贵,制作材料成本不断上涨,赚钱空间越来越小,还有没多少年轻一辈人愿意传承这种花时间花力气的传统手艺。就这样,童年回忆的公仔饼食就渐渐地退出舞台,到现在已经难觅踪迹。
针对时下不少民间小吃越来越难找,传统美食的传承状况令人忧虑的现状,网友表示十分不舍,如何才能保留这份传统的美味?对此,网友纷纷出谋划策。
网友热议:“公仔饼”缘何走向尽头?
网友“无情绪”进行了分析,类似于公仔饼一类的特色小吃多为个体经营,规模较小,店铺一般存在设施条件较差、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这也是公仔饼越走越狭窄的原因。
“现在会做公仔饼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现在才找不到它的踪迹。”网友“孤舟远征”表示,由于一些民间特色食品烹饪技艺、秘制配料工艺失传,很多民间美食在市场上已踪迹难寻,像黄连这对6旬老夫妇精通公仔饼的制作流程并且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人已经很少见了。哪怕部分人知道这个制作流程,也不见得会有传承下去的想法。
“公仔饼是一种传统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网友“倚遍栏干”则提出了一个更现实的看法,由于公仔饼的经营已经处于一个慢慢衰退的阶段,成本在升高而利润却在变薄,又没有好的激励机制,才使得这些珍贵的民间美食得不到延续。
建言献策:“公仔饼”如何“翻身”?
“有没有市场才是关键。”网友“那个谁”表示,顺德特色小吃种类繁多、风味独特,不少吃过的游客赞不绝口。其中像双皮奶、伦教糕、崩砂、陈村粉……都深受市民喜爱,其根本的原因是它们不断满足了人们越来越“挑剔”的口味。
“要想保证传统美食有序的发展和延续,传统美食不能固步自封,开发和技术革新必不可少。随着人们的饮食习惯朝着科学、养生、健康等方向发展,传统小吃也应该扛起“健康”大旗,展现“食在广州”新的内涵。”网友“一叶障目”补充道。
“广告就是最好的推销。”网友“南南的夏天”则从包装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应对现有的传统小吃进行梳理,将它们打造成一张旅游名片,并进一步挖掘顺德传统小吃中的文化元素,使其底蕴更加深厚,然后进行包装展示,把公仔饼当成一个产业而且是一个有文化的产业来发展。
网友“秋日风”表示,更规范的管理和引导才能让传统美食找到方向。加强对传统美食生产加工的规范管理,保证传统美食的有序传承。设定一批相对集中的特色餐饮街区,并且出台一些优惠扶持政策,从资金、税费、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支持和鼓励传统美食发展壮大。
■话题通道
【童年美好的集体回忆再度唤起:公仔饼!】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登陆“顺德城市网论坛”和“顺德城市网博客”浏览评论;欢迎网友市民报料,可拨打报料热线0757-22221840或登陆城市论坛“市民报料”进行报料。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