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网议:筷子也有文化,你会怎么用?_社会万象_顺德城市网
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资讯 > 本土速递 > 社会万象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顺德网议:筷子也有文化,你会怎么用?



家里的孩子,了解筷箸习俗吗?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潘洁玲) 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外用餐文化不断“入侵”中国,当下,年轻人也逐渐忽视了中国的筷箸文化。近日,一则上海计划在2015年将筷箸习俗申请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引发了“e左耳朵”发出疑问:“筷箸习俗也‘申遗’,你会正确使用筷子吗?”

筷箸习俗重视度越来越轻

  谈起筷箸习俗,不少网友用“越来越淡薄”来形容。“e左耳朵”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中国餐桌上,筷子使用的现状,“筷子谁都会用,但拿筷子的姿势却并不正确”。虽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正因有了“能夹到菜,则可”的思想,人们才会对筷箸习俗的重视逐渐减弱。

  近年,西式餐厅不断出现在顺德,国外快餐店KFC、麦当劳等颇受孩子青睐,就餐习惯的不同,孩子也出现了不用筷子则有饭进口的状态,这成了影响筷箸习俗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雏菊与海”更是感慨道:现在很多人用西式刀叉比中国的筷子还要标准,因为他们用心学习如何使用西式餐具,反观中国的筷子反而学得漫不经心。而有网友却认为筷箸习俗那么多年,中国人虽然每天都在用,但传统习俗缺乏教育,人们也对此习俗缺乏了了解,这难以让人重视起来。“悍妇”如是说道。
  
习俗传承,内涵传播是关键

  中国餐桌上的筷子习俗正面临着被忽略的危险,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对于筷箸习俗,如何能够传承下去,如何让国人重新重视起来,网友都有了自己的建议。

  “离人何挽”认为筷箸习俗传承下去最关键的是内涵传播,只有传播,才能逐步让人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否则只会逐渐被时间遗忘。他还建议筷箸习俗可以走进校园,与校园文化结合,让孩子的筷子工不再仅仅停留在“能用即可”的层次上,比如将筷箸习俗纳入教科书里,重点传播筷箸习俗的内涵,或举办“筷子工”比赛,让筷箸习俗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里。

  此外,记者从查阅资料中了解到,“筷子”最初并不是叫筷子,而叫“箸”或“夹”,而保守估计我国文献记载的用筷历史有3000多年,这是中国古老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匿名网友说的,筷子它蕴含着中国人对生活、文化、礼仪方面的丰富内涵,顺德很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但在注重对于顺德本土文化的保护之余,全国性的传统文化也应该重视起来进行保护。

  还有网友表示筷箸习俗的传承,首先需要人们改变观念,因为筷子习俗中,包含了餐桌礼仪和习俗,也包含了众多约定俗成的禁忌,就如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犹如当众上香等,而禁忌文化在中国也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它会影响人际交往中和谐,所以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认为他只是餐桌上的一种用餐工具。

■话题通道

筷箸习俗也“申遗”,你会正确使用筷子吗?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登陆“顺德城市网论坛”和“顺德城市网博客”浏览评论;欢迎网友市民报料,可拨打报料热线0757-22221840或登陆城市论坛“市民报料”进行报料。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路边停车休息,请将你的车门反锁好!
下一篇:年底碰瓷党频繁出动,大家千万别私了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