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雾迷离市民出行拜祭热情不减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甘昆德) 从各地来飞鹅墓园、祥宁园的车辆依然塞满了道路,顺德民众清明祭扫的热情并未因风雨而退却,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顺德依然热衷传统的出行祭扫,对于新潮的网络拜祭鲜有“感冒”者。
扛着满箱冥币、捧着菊花……清明节日期间,在顺德各大墓园随处可见,在顺德北滘镇祥宁园一天就有10多万人前来拜祭,人群来自佛山、广州等地,“十几年前还是骑摩托车、步行来拜祭,现在很多都是开小车来了,园内的停车位都快不够用了。”望着窗外快要停满了车辆的停车场,祥宁园管理处主任梁兆贤显得有些担忧。
在顺德出行祭扫依然还是主流,梁兆贤在祥宁园工作了将近20年,他说道:“清明祭扫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几千年凝聚下来的观念还是不容易转变的,在顺德每年的清明祭扫的人群规模只会是有增无减。”
焚烧冥币依然是大多市民的敬宗的选择
冥币、纸金帛是市民在祭拜中出现最多的,群众将一袋一袋的传统祭品放到油桶里焚烧。祥宁园的工作人员李先生在处理燃烧后的灰烬,每年的清明节都是他们忙得团团转的时候,“我们一共有5个人做清理工作,每天从早上开始到晚上清洁8个小时,仅仅清扫灰烬至少都要三天的时间。”纸宝马、纸手机等都是近些年出现的祭品,梁兆贤认为,时代在发展,人们祭拜的贡品跟着潮流走,这也无可厚非,但总的看来清明祭扫是朝着简单、绿色发展的。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清明网络祭拜也开始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网络祭拜的出现也有其缘由,梁兆贤归结为“距离”使然。“均安梅庄欧阳氏历经了28代,有不少海外华侨,现在的后生出省也很多,外出‘搵食’不容易,清明不能及时回来祭扫的也很普遍了。”均安梅庄欧阳公祠的看护者欧阳广对记者说道。
距离遥远无疑是催生网络拜祭主因,虽然顺德本地也有不少人外出未能归来祭扫,但记者注意到顺德民众许多并不看好网络拜祭。从陈村过来拜祭的林先生就认为网络拜祭是一种“恶搞”,而对于未能归来的家族成员,他认为:“只要每家有代表回来就可以了,我们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赶得回来扫墓,他们不用上网络搞(祭拜)。”在天堂纪念网下属有“顺德市北滘镇祥宁园纪念网”,开通有网上纪念馆等功能。不过与天堂网的主页中其他城市的高热度相比,顺德至今还没有人登录建馆,在顺德市北滘镇祥宁园纪念网上的所有栏目也全部都处在空白状态。
对于现在出现的网络祭拜、网络纪念,梁兆贤认为,这首先是一个现实问题,它可以解决一部分确实因为距离无法归来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祭拜,表达思念。“但是,对于很多顺德人来说,尤其是老年人来说,网络祭拜仍然是难以令人接受的。”同时表示,就像接受“树葬”还不被顺德人理解一样,网络祭拜的接纳也还需要人们观念的进一步转变。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