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戒指、包包又或者是名表、名车、领带,这些情人间的浪漫礼物,一直是送礼界的“长青客”。但在没有这些东西的过去,顺德人有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爱意呢?
答案就是“梳篦”。
梳篦是什么?齿距疏松为梳,用于头发的梳理。齿距密为篦,是用来筚去发间的头皮屑、污垢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轻轻地篦头,也起按摩头皮、舒筋活络的作用。同时篦子自古是闺中之物品,从来都被看成是儿女亲情、男女私情的象征物。过去的青年普遍把篦子作为定情物送给喜欢的人,以此寄托真挚的爱情。
据史料记载,篦梳自魏晋南北朝流行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梳、篦还具有妆饰作用,在古代,能插于发间作首饰。梳篦是八大发饰之一,妇女们常把精美的梳篦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时间一久,还形成了插梳之风。
手工制作的传统梳篦(图源/顺德档案馆)
“官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常州古名)特产,花开并蒂。”这是一首流传于长三角地区的民谣,所唱的是,明清的常州木梳、篦箕是当时长三角的名牌标签。而老一辈的人大概会记得,当时在千里之外的珠三角地区同样也有一个梳篦的名牌标签———那便是“大良梳篦”,大良梳篦是顺德传统的手工艺,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几十年前,大良梳篦社就坐落在如今的钟楼对面,当时的老百姓,尤其是妇女,很多人都是忙时务农,闲时则从事梳篦的前期加工,即编篦。梳篦社再从这些老百姓散工手里收购半成品,进行深加工。
上世纪30年代,大良地区从事梳篦生产的厂有30家之多,梳篦制作行业盛极一时,当时经销梳蓖较有名的有普利园、袁胜昌、人和、人利、二利等。1949年后,梳蓖生产产量、质量还得到不断提高,国内曾销至内蒙古,国外还销到东南亚、日本等地。
随着工业化、机械化高速时代的到来,顺德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的梳篦制作手工艺逐渐式微。以前人们用的传统梳篦很多都是蛋形,传统手工做的形状已经很少见了,市面上很多四四方方的,大多数是机械化生产的。
据说,传统手工艺制作梳篦,从开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要经过28道工序,而一把篦箕则有72道半工序之多。层层工序,是手艺人的耐心,更是送礼人的诚心。如果要给心爱的人送礼,不妨试试从历史找到启发,找点顺德复古的“浪漫”。
内容来源:综合整理
编辑:梁敏贤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