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埠巷、谷埠街……走在陈村一些村居的街巷,看到这些“粮食”风满满的名字,是不是特别好奇为何这样取?其实,这跟它的过去有关……
陈村,鱼米之乡,自古人口稠密,商贸发达,素有“陈村谷埠”之称。正是这样一处地方,由于它地处东江、西江、北江交汇处,河网密布,四通八达。在1748年,顺德在陈村河道旁另辟新圩,把谷埠集中在那里,形成了大米集散地。
盐埠街存留着当年陈村作为广东食盐集散地的痕迹。(《顺德经济史话》资料图)。
当时,新圩的米铺、米行、粮食加工厂等就有300多个摊档。陈村新圩、旧圩兴旺繁盛,粮食是最大宗的往来产品,其次为油、糖、咸鱼、咸货、土纸等。当时,广州、佛山客商常到陈村采货,就连广州的米价行情,都以陈村为准。
最热闹的是,在鼎盛时期,陈村共有拖船200多艘、小船几十艘,在新圩河面,每天往来商船首尾相接,来自北江、东江的货船接连不断。人们搬谷、运货、谈价、买卖,热火朝天,成为当时珠三角主要的谷物集散地,日成交量达1000吨。
此外,陈村还有“盐埠”之称,因为它曾是广东省食盐重要集散地。不仅如此,陈村还有顺德最大的烟庄——恒生烟庄。当时,烟庄内工人超百,产品销往新加坡、南洋群岛等地。同时,陈村酱园业也非常兴旺,旧圩胜彩街的“安昌”酱园,占地十亩,历史超百年。
如今,再看这些街巷的命名,过去陈村那些专业圩市的数据统计,可见对经济发展的意义非凡。
来源:综合整理《顺德经济史话》
编辑:李小妮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