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的地名大多数都与人有关,而这些地方名总是会被人读错,例如均安的豸浦((zhì pǔ))。那么,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豸浦”这个总被人读错名的地方是怎样来的!
豸浦位于均安,明末建村,初名艾步,至今在村内仍有石刻为证。而若要说起豸浦现有名称的由来,就不得不提起清朝的一位诗人——胡亦常。
胡亦常(1743-1773),字豸浦,为清朝乾隆时期诗人、“岭南三子”之一。其性好学,有大志。胡亦常五岁时,随父自京南归,能把途经的城市及名山讲述给祖父听,上学读书能背诵一千多字,十岁时已读遍五经、三传。在年近25岁的时候,就以其诗作而闻名。
由于不喜八股制艺,直到二十八岁时,胡亦常方中乾隆辛卯(1771)科乡举,经考官李文藻推荐,与名士纪晓岚和钱大听交往,得到他们的热心指导和勉励。京试下第,胡亦常南归,刚巧与学问家戴东原同舟,戴将自己的学说精华传授给胡亦常,并让他抄录所著的天文律历书。当时天气暑热, 他多食了瓜果,得了肠胃病而死,年三十一。其遗腹子出生不久也夭折,他的妻子此后再未立嗣。
胡亦常死后,南北师友悲痛。清代著名诗人兼书画家黎二樵写悼诗“惜哉胡豸浦,吾辈失风骚”;远在北京的翰林学士钱大昕为他写墓志铭,叹惋天妒英才,美材遽折;人们为了纪念他,“艾步”改名为“豸浦”,于是便有了今天的豸浦。
均安豸浦村外景风貌
图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网友“见佛闻山”
豸浦是一个名字来源有着独特传奇的地方,而它的土地上也有着许多可赏可叹之处。
胡公家庙
胡公家庙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进士胡杰、胡亦常的家族祠堂。胡杰为乾隆年间进士,其子便是胡亦常。胡公家庙为硬山顶、镬耳山墙的清代祠堂,灰塑花卉瓦脊,蓝绿瓦筒,蓝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麻石脚。墙楣上饰有壁画,砖雕墀头。虾公梁上施柁墩、斗拱搁架。头门内置一屏门,上刻“加官”、“晋爵”字样,直白地表达了传统的光宗耀祖的价值观。后堂的墙楣上存“夜游赤壁”、“月下追贤”、“授三略”、“教子朝天”等多幅壁画。
祠内存有两块牌匾。一块是祠堂头门中悬着的木匾,上刻有“胡公家庙”。后堂“诒毂堂”木匾旁还有一块乾隆年间刻有“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的牌匾。
康公古庙
康公古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布局对称,左右协调统一,屋檐下的浮雕栩栩如生。在当地的农历正月初七,为了纪念村民的先人康公,保留着民间传统活动——康公诞,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进入庙内,扑鼻而来的是香塔燃烧的气味,豸浦村村民对康公是十分敬畏的。
飞凤山
飞凤山位于均安镇区西北28公里的豸浦管理区,西北与象山相连。因山体形似飞凤,故名。面积0.12平方公里,南北走向,主峰海拔529米。山体由黄土粗骨岩构成。植被茂密,覆盖率为86%,其中以竹、松为主。距环山公路0.5公里。
豸浦村保留了较多的古建筑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当地的古庙、祠堂,古香古色、神工意匠,希望有机会,大家能够到现场去感受其中浓浓的文化气息!
来源:我地
编辑:左翠银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