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莘村一带,设有多间私塾学堂,著名的助学公益组织“青云文社”也设立在此,旧址就位于现在的鉴海小学。青云文社主要以资助顺德学子考取功名为己任,据说莘村也是取“莘莘学子”之意而定名。
青云文社与顺德人熟悉的青云塔渊源深厚。青云塔原名“神步塔”,建成于明朝万历三十年(1602年),是顺德知县倪尚忠为了兴盛文风而建。5年后,顺德士子黄士俊得中魁首,成为状元。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倪尚忠之子倪仁祯重回顺德凭吊先君故地,并会集当地士绅、才俊登塔揽胜,有感而发,写下《青云第一社序》,成为青云文社得名之源。
青云儿童教养院旧貌复原图,陈大展绘
青云文社的活跃是从清朝初年康熙年间开始。当时,重视文教的顺德地方士绅们捐出资金和田产作为经费,负责倪尚忠等四位先贤的春秋合祭和文昌诞,和资助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并轮流进行管理。
到了咸丰五年(1855年),在家丁忧(为父母守丧)的朝廷大臣龙元僖奉旨建立顺德团练总局,青云文社转为下设机构之一,称为“新青云文社”。
龙元僖以团练总局的盈余不断购入田产支持青云文社的发展,团练总局裁撤后,包括东海十六沙的沙田收入等各项资产也纳入青云文社名下管理,使青云文社的实力达到顶峰。今天位于顺德大良的鉴海小学,曾经就是青云文社的社址。
在抗战时期由青云文社资助成立的“青云儿童教养院”,由曾与孙中山共谋革命的前任顺德县长周之贞主理,前后在四会江谷镇佛仔堂安置国难之童800多人。
此后,几经调整更名成为今天位于顺德陈村的“青云中学”,培养出的人才不但活跃在社会各界,更有不少人同样致力于捐资办学,延续青云文社持续了数百年的文教事业。
来源:《凤城讲古》(李健明)
编辑:李晓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