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角落、一本书、一束光,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旨在让人们享受阅读的乐趣。尽管时代的进步,多样化的娱乐分割了属于我们的阅读时间,但依然有很多钟情于书籍的人,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享受着阅读的乐趣。对于他们而言,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
然而有些读书人,他们读书之深入,读书之投入却可能是你前所未见。
★王夫之“嫁书”
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王夫之高兴地捡起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有人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
★袁枚“吃书”
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痴瘤。”袁枚自然是善吃者。“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李时珍“啃书”
李时珍从小跟父亲学医,22岁当医生,博采经方、单方、验方,外治内服,疗效显著。他发现《本草》错误很多,品种不全,决心重修。经27年辛勤劳动,“啃书”无数,遍访名山大川,搜集药物11289种,插图1160幅,处方11096个。于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
★闻一多“醉书”
诗人闻一多新婚那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可好久不见新郎出来,人们都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人们才在书房里找到他。他仍穿着那件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兴味正浓。于是家人都说这个大喜时刻不能让他看书,因为他一看上书就会“醉”。
★华罗庚“猜书”
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当他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对着书思考一会,猜想书的布局谋篇,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维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读了。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的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王亚南“绑书”
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他在从红海驶往欧洲的船上,因遇海浪,大船颠簸得叫人无法站稳,他便叫餐厅的服务员将他绑在椅子上。服务员以为他怕摔倒,便照办了,谁知他却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归园田居的东晋“五柳先生”陶渊明读书之佳境;“马上,枕上,厕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读书留下的佳话;“心到、眼到、口到”是理学家朱熹的读书心得……许许多多的名人给我们留下了读书的佳话,他们习惯沉浸在字里行间,专注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样的精神特质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学习的。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