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文化 > 文化古仔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那些年一起走过的顺德水路,你还记得吗?




  顺德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西、北江下游。西北接南海、禅城,北邻广州,东靠番禺,西南与新会隔江相望,南连中山。境内河涌交错,水网交织,截断了公路的连接,交通历史向以水路为主。

  渡船,曾经是顺德人熟悉又亲切的交通工具。时代变迁,渡口与渡船,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小编来给你讲讲顺德这些年水路客运交通的变迁。

  历代水路客运交通的兴衰

  明代中叶,随着经济发展,商旅往来,载客的长行渡应运而生,沿至清代。乾隆七年(1742),为避免争端,禁设私渡船,嘉庆六年(1801)通令解禁,船只激增。嘉庆道光年间,地方污吏大肆敲诈、勒索,船主不堪侵扰,日渐停航歇业。

  咸丰年间,长行渡得以发展,设有日渡、夜渡,分单双日开出。长途航运有广州线,航船45艘;佛山线,航船21艘;江门线,航船19艘;香山线,航船11艘;市桥线,航船7艘;往西南、东莞石龙、新会、广宁、清远、新塘、西樵、肇庆等地的航船共35艘。县内各乡镇往来短道航船共31艘,遍达各乡。

  光绪年间,长行渡初为木船,后改人力车渡(又称木叶车渡),继有小火轮拖带木船,乡称“花尾渡”。其时,长途航运有广州线,航船12艘;江门线,航船7艘;往佛山、南海官山和小塘、西南及香山九江的航船共6艘;往香港9艘、澳门1艘;往县内各乡镇的航船共11艘。

  清末民初,衍变为机动船,动力由燃煤蒸气机改为柴油机,俗称“电船”,运行于珠三角及西江肇庆、梧州等地。火轮、电船用于客运,宽敞快捷,沿途经十多个埠头揽载旅客,长途客运木帆船渐被淘汰。其时,治安不靖,土匪恶霸横行乡里,到处设卡,敲诈勒索,强抢劫夺,沿途常遇匪徒“打单”,掳人勒赎。县内西江水道甘竹滩、均安江尾、北江水道菊花湾等地“贼公”(水盗)为最,严重影响了航运业的发展。

  建国初,容奇港务所发出的客运航班,早晚两班,分行至广州、江门、大良、大岗、水藤、勒流、龙江、均安、市桥、齐杏等10条航线;途经容奇上落中转的客船有广州至梧州、江门、石歧、三埠、小榄、均安、大岗以及江门到佛山、石歧等10多艘航班。



  承载着顺德人儿时回忆的勒流渡口

  连接陈村与番禺韦涌的勒竹渡口,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承载了不少顺德人儿时的回忆。2018年1月1日起,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勒竹渡口有着三十多年的历史,过去叫做勒竹埠头,位于勒竹社区居委会的东北部。沿着勒竹岗边的码头路直行,穿过工业区,在路的尽头便会看见码头。渡口建设在河滩的地上,一个简单实用的凉亭,一个坚实向下倾斜的停靠口,三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组成了勒竹渡口的全部风景。

  勒竹渡口主要是担当番禺韦涌村到陈村勒竹居委会群众和货物运输往返的用途。这里曾经是陈村对外转运稻谷、货物、群众乘船远行的重要渡口之一,每日有几百人在渡头运载货物。随着陈村周边道路交通不断完善,往返顺德、番禺之间已架起了几座大桥。陆路交通越来越便利,勒竹渡口也慢慢步入衰退期。渡口不远处,连接广州南站与顺德陈村的海华大桥主梁已经耸立在河中。(图源网络)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深藏不露”的顺德文塔,有着这些故事
下一篇:盏鬼顺德话你识讲几多,这些你又知道吗?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