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孩子长得高是壮实,哪想到是发育‘抢跑’了,多亏了学校的筛查!”回忆起9岁儿子小刚(化名)的经历,小刚的妈妈依然感慨。在一次校园里进行的常规“五病筛查”,让小刚被初步判断为青春期早发育。及时就医确诊并经过一年规范治疗,孩子的骨龄进展得到控制,笑容重新回到脸上。这场虚惊,正是顺德区悄然推进的医校融合工程,为像小刚这样的孩子提前拉响的健康警报。
专业的医疗服务从医院延伸到校园,与琅琅书声相伴,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当专业的医疗服务从医院延伸到校园,与琅琅书声相伴,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2023年底启动的顺德区医校融合工程,正悄然改变着校园的健康生态。学校的医务室不再是只是应对突发疾病,而是承接专业的医疗力量深度融入日常,聚焦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五大疾病,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让潜在的健康风险无所遁形,点燃家庭健康管理的“心灯”,让家长从被动焦虑转向主动守护。
■ 一间校医室,守护健康“零距离”
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孩子在学校生病常常意味着家长请假、孩子缺课的双重烦恼。如今,在顺德100所试点学校,焕然一新的标准化卫生室正成为化解这道难题的“钥匙”。
明亮的卫生室不再只是简单的药柜和病床。它配备了基础诊疗和急救设备,更通过信息互联,与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乃至区级医院紧密相连。这意味着,学生头疼脑热,不出校门就能获得及时的基本诊疗,还能享受高达90%的医保报销比例,开具疾病证明、完成转诊手续也“一次都不用跑”。
明亮的卫生室不再只是简单的药柜和病床,更配备了基础诊疗和急救设备。
据介绍,截至2025年5月底,顺德33所试点学校累计派驻医务人员4.15万人次,开展诊疗服务50.14万人次;累计为学生开具处方数6.41万张,完成诊疗转诊达2.66万人次,逐步实现“三不出校”。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长省下的奔波时间和焦虑不安。
改变的不仅是硬件和流程,更是健康意识的悄然萌芽。8岁的小明(化名),在一次校园牙病筛查发现他有多颗龋齿,龋态检测风险值很高。原来他酷爱甜食,刷牙也是草草了事,家长也因"乳牙会换牙"的观念未重视早期龋斑。
但筛查结果引起了医生和学校的共同重视。口腔医生与学校保健老师联手为他制定了方案:先处理急需治疗的牙齿,同时启动了一场“健康习惯养成记”。家长签下《减糖承诺书》,校医每周检查小明的刷牙效果,还借助“刷牙计时器”APP帮他养成规范习惯。半年后复查,小明新发龋齿率为0,原有充填体完好率100%,家长也主动预约了定期涂氟服务。
在校园筛查中种下的健康种子,正在家庭土壤里生根发芽。
“以前觉得乳牙坏了会换,现在才知道保护牙齿要从小做起,习惯太重要了!”小明的妈妈由衷地说。这颗在校园筛查中种下的健康种子,正在家庭土壤里生根发芽。“三不出校”的承诺,正化作孩子成长中可感的安全感。
■ 一次筛查,让健康成长“看得见”
一次看似普通的校园健康筛查,有时就像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能引发改变孩子成长轨迹的涟漪。顺德推进的“五病筛查”,如同一张精密的健康滤网,在看似平常的表象下,敏锐地“打捞”出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健康隐患。
六年级女生小灵(化名)在筛查中被发现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139厘米)。起初父母以为只是“晚长”,但后续检查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症。得益于及时的筛查发现和干预,经过9个月的药物和科学饮食调整,小灵的身高“追赶”了8.5厘米,体重也增加了9公斤。更令人欣喜的是,那个曾经有些内向的女孩,随着身高的增长,笑容多了,人也变得开朗自信起来。对她而言,这场“追赶”不仅是身高数字的变化,更是重拾了被疾病悄然拖慢的成长节奏和自信阳光。
医生进入学校为学生开展五病筛查。
但健康隐患有时藏得更深。11岁的小洋(化名)因为肥胖问题被筛查关注,但更深入的检查揭示了一个更令人警惕的事实:他的睾丸发育和骨龄已远超11岁的实际年龄,提示肥胖可能过早地“唤醒”了他的青春期。如果不加以干预,这不仅影响最终身高,更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
针对性的生活方式调整指导和必要的医疗干预迅速展开。7个月后,小洋身高增长了6.1厘米,体重仅微增了0.45公斤,BMI值成功从25.0(肥胖)降至23.3。这次干预,不仅控制住了飙升的体重,更关键的是,为他的身体按下了“暂停键”,守护了符合他年龄的正常成长步伐。
将潜伏在学生成长中的健康隐患提早“消灭”。
事实上,从2024年6月到今年3月,全区像小灵、小洋这样通过筛查发现并及时获得干预的五病学生已达7.58万人次。每一次早筛早治,都是为孩子未来的健康提前加固根基。
■ 一张守护网
家校医携手共筑健康成长“同心圆”
医校融合的深层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学校与家庭、医疗之间的壁垒,构建起一个共同守护孩子健康的“联盟”。顺德正在着力打通家校协同的“最后一公里”,让家长从健康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孩子健康的“首席守护官”。
未来的校园卫生室,将不仅仅是看病的地方。
未来,顺德的校园卫生室,将不仅仅是看病的地方。它将科学引导学生和家长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规范开具流感、水痘等疫苗处方,提升群体免疫屏障。家长们还将收到一份特别的“健康知识大菜谱”——根据孩子年龄、性别精心“烹饪”的分级分类健康知识指南,涵盖近视防控、科学营养、心理调适等方方面面,让科学的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的家庭对话。
2024年顺德区未成年人五大疾病防治管中心成立。
强有力的专业支持是坚实的后盾。以区内5家核心医院为龙头成立的顺德区未成年人五大疾病防治管中心,正发挥着“枢纽”作用。它为筛查中发现异常的孩子,提供从规范诊疗、优质干预到长期跟踪、科学预防的“闭环管理”。
半年内成功将脊柱侧弯角度从23°降到13°。
无论是像那位16岁的高二男生,因学业紧张无法频繁去医院,通过脊柱康复团队制定的远程指导方案,结合居家训练,半年内成功将脊柱侧弯角度从23°降到13°;还是10岁女孩小欣(化名),得益于区内首次引进的舒适隐蔽的“柔性支具”技术,利用周末时间进行矫正,主弯角度从21°显著降至10°——这些案例的背后,都离不开防治中心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所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和系统保障。
得益于区内首次引进的舒适隐蔽的“柔性支具”技术,主弯角度从21°显著降至10°。
“以前收到筛查回执单,心里只会咯噔一下,觉得是张‘问题通知单’。”一位深度参与了孩子干预过程的家长分享道,“现在明白了,它更像是一个宝贵的‘健康预警器’和‘行动指南针’,让我们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学校、医院和我们家,劲儿能往一处使”。
医校融合,是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守护成长,需要家校社的同心同向。当标准化的卫生室成为校园里温暖的“健康前哨”,当精准的五病筛查化作孩子们成长路上无形的“守护者”,改变的远不止于疾病干预的效率。顺德的探索,正让“健康就在孩子身边”的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
编辑:刘远雄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