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资讯 > 本土速递 > 时政速递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国字号平台缘何选择顺德?


  5月7日上午,佛山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活动在顺德南方智谷顺科置业大厦举办。


  这也标志着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正式落户佛山顺德,将在顺德建设华南首个多模态大模型全品类机器人训练场,更意味着顺德正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身智能产业核心枢纽建设的主阵地之一。佛山也将有望成为全国具身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场景应用示范地和产业集群高地,为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贡献“佛山方案”。


IMG_8656_副本.jpg


佛山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揭牌。


  活动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指导,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顺德区人民政府、中科紫东太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紫东太初”)主办,顺德区经济促进局、大良街道办事处、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承办。佛山市工信局局长宋树龙,顺德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健荣,中科紫东太初董事长王金桥,大良街道党工委书记钟德慰、办事处主任麦宇云,以及佛山机器人企业代表、高校、商协会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创新中心是什么?
顺德智造有了最强“大脑”与算力支撑

  紫东太初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跨模态通用人工智能平台,这是全球首个实现图文音(视觉-文本-语音)三模态统一表征与生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突破了单模态技术局限,同时具备跨模态理解与跨模态生成能力(如“以图生音”“以音生图”)。

  顺德作为佛山的经济强区,拥有全国首个机器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雄厚制造业基础与数字化转型优势,已形成完整智能生态。不过,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也有短板,存在技术和人才瓶颈,缺乏本地机器人企业急需的场景训练。


IMG_8590.jpg


王金桥表示,将让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进千家万户。


  如此,紫东太初作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基础大模型商业化的唯一载体,与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三方立足于佛山特色产业生态与雄厚工业基础,依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深厚科研实力,凭借中科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的领先科技优势及中科院自动化所创新资源,联合共建“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暨佛山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活动现场,中科紫东太初、佛山市工信局以及顺德区人民政府三方代表正式签约。

  据介绍,佛山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内容涵盖多个关键层面,重点围绕机器人大脑-小脑-本体为核心构建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条,为佛山市提供机器人数据采集、功能训练、本体开发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速佛山市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该创新中心的建设,能有效补强顺德乃至佛山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短板,提供“大脑”和算力支撑,解决技术和人才瓶颈,提供本地机器人企业急需的场景训练、数据共享等平台服务能力,将大力推动佛山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与集聚发展,助力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IMG_8630_副本.jpg


中科紫东太初、佛山市工信局以及顺德区人民政府三方签约。


  “中科紫东太初计划投资2亿元购置设备,在顺德组建华南首个多模态大模型的全品类机器人训练场,为技术研发和应用测试提供有力支持。后续,还将以中科院自动化所技术力量为主,初期组建一支50人的专业团队,深入服务佛山乃至大湾区的机器人产业,为产业发展注入高端人才动力。”王金桥介绍,该创新中心旨在机器人本体、机器人元器件、终端家电智能化、具身智能等领域,以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为核心打造自主可控的跨模态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具身智能训练场,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推动佛山未来产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产业集聚高地。

  未来,三方将围绕核心技术研发、产业生态构建、人才培养引进等关键环节,全方位、深层次地深度协作,共同推动佛山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打破发展瓶颈,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具有佛山特色的产业发展新典范。


IMG_8637.jpg


中科紫东太初和广东联通也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中科紫东太初和广东联通也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独特优势,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深度共享,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稳定可靠的通信保障,助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创新中心将发挥什么作用?
汇聚创新资源,打造佛山机器人产业协同标杆


  活动现场,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库卡机器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美云智数等21家顺德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代表共同上台,宣告“顺德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协同平台”正式启用。

  该平台依托顺德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与产业集聚优势,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资源,旨在构建“技术研发-场景应用-生态协同”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标志着顺德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从分散发展迈向集群化、协同化新阶段,将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协同与场景联动,加速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为佛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身智能产业核心枢纽提供重要支撑。


IMG_8674.jpg

IMG_8676.jpg


顺德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协同平台正式启用。


  活动还为“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发起倡议”,这一倡议的发起,标志着佛山智能机器人产业从分散发展迈向生态协同的重要跨越,将通过集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形成“政推动、企主导、研支撑”的发展合力,加快应用示范与场景落地,促进技术创新与联合攻关,加强产业自律与合规发展,为佛山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身智能产业核心枢纽注入强劲动能。

  李健荣表示,此次携手中科院启动创新平台,将锚定技术制高点、激活场景价值、构建开放生态圈,加速机器人产业的集聚发展,加速具身智能与本地产业优势深度融合,尤其聚焦顺德近4000亿装备制造、超4000亿家电两大产业集群的协同优势,推动机器人从工业自动化向城市服务、智能家居等多元场景延伸,推动顺德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向新高度,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

  “此次创新中心的成立,是佛山市落实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将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宋树龙也表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佛山落实“制造业当家”战略的重要抓手,佛山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将持续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助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佛山在该领域的竞争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创新中心为何落地顺德?
三大优势吸引,构建“政产学研用”链式生态


  此次签约落地,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中科紫东太初从调研到最终决定落地顺德,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

  如此快的决策?因为什么?城网君综合了各界和业内人士的分析,梳理了三点。

  一是万亿级产业场景“天然实验室”。

  顺德是制造大区,顺德拥有家电、装备制造两大4000亿级产业集群,覆盖超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顺德制造从工厂产线到家庭场景,为机器人提供了丰富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等应用场景,更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入局顺德。

  以天太机器人为例,其与上海大学联合研发的全球最重人形机器人“自强1号”,正是基于顺德家电产业链的精密制造能力。


“自强1号”人形机器人发布。.jpg


“自强1号”人形机器人发布。


  另外,奥比中光将3D视觉传感器产线迁至顺德,依托家电产业配套,2024年营收突破5亿元;银星智能深耕服务机器人20年,正借助创新中心大模型技术优化家用机器人交互算法;凯硕集团为灯塔工厂打造的压缩机柔性生产线效率提升至6秒/台;天太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吴志诚表示,其主导的国家标准即将发布,目标成为机器人“关节+小脑”的全球供应商,创新中心的算力与场景支持将加速技术迭代;增广智能凭借磁悬浮驱动技术摘得行业“诺贝尔奖”——恰佩克技术创新奖,其精密装配设备正需大模型优化路径规划。

  不过,在算法、大模型等“智能大脑”领域,本地企业长期依赖外部资源。

  “顺德强在硬件,但算法与‘大脑’曾是短板。”顺德区机器人产业协会秘书长陶渊明认为,引入紫东太初可弥补顺德机器人在人工智能领域短板,尤其是场景应用开发,他期待其在工业等诸多场景应用带来助力。

  可以说,该创新中心的落地被视为顺德乃至佛山机器人产业从“硬件强”向“软硬协同”跨越的关键一步,更为具身智能提供“研发—测试—迭代”全链条应用空间。

  二是政策与营商环境的“双轮驱动”。

  2025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智能机器人。不久后,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称“省若干政策措施”)。就在4月28日,《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正式印发,明确到2030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这次签约活动现场,还通过AI数字人对《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进行解读。

  而在顺德,如今已同步规划云鹭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启动区,提供土地、资金、人才全要素保障。就在省若干政策措施发布后,顺德经济部门立即组织开展企业座谈会,跟企业宣讲政策措施,鼓励企业通过突破核心技术,积极抢占具身智能领域的制高点。与此同时,该创新中心的落地,是大良街道“秒批秒办”的典型案例,很好地诠释了顺德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是人才与创新生态“强磁场”。

  “中科紫东太初团队活动刚结束,就去了顺德云鹭片区参观。”业内人士指出,这个细节也显示中科紫东太初对人才落地的重视,而顺德有良好的环境提供给高层次人才落地。

  据介绍,中科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派驻人员主要来自紫东太初团队,由人工智能、控制科学、计算机视觉、认知智能、管理科学等多学科专家、技术团队组成,其中核心研发骨干均来自中科院体系,首批组建50名人员在顺德落地研发。

  作为技术人才,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顺德以水兴城战略的推进,城市品质的大提升,包括高端商业的进驻,都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就拿教育人才来说,这几年新招聘的教育人才近70%为双一流大学研究生。


云鹭湿地公园概念图(非最终实景).png

微信图片_20250507180240.png


云鹭湿地公园概念图(非最终实景)。


  与此同时,作为产学研重要的本地院校,即将升级为本科大学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地方产业建设广东亚琛工业4.0应用研究中心等6大平台,形成平台依托、团队支撑、项目纽带、产科教融合的良好格局。“近两年学校引进80多名博士,后续还将引进七八十名,含不少机器人方面的海外博士。”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副处长王丽杨介绍,近三年,顺职院实施“博士倍增”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了近100名高水平博士及海外杰出研究员等优秀人才加盟。目前,全校拥有各级领军人才、全国技术能手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00多人。

  如今,顺德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协同平台的成立,聚合了21家单位,推动“政推动、企主导、研支撑”协同创新,实现技术共享及共同进步,说明在顺德具有良好的创新生态。

  当万亿级制造业遇上具身智能,是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双向奔赴”,顺德的角色不再是“应用场景提供者”,而是“技术创新策源者”。这场顺德深度参与的智能革命,正以“敢喝头啖汤”的魄力,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未来坐标。

编辑:万家长
视频:吴馨

部分由受访者供图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不到十分钟就过关!“五一”进出境高峰很顺心
下一篇:城网视点:顺德文旅热需告别 “昙花一现”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