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街直达 > 杏坛 > 水乡人文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原来如此!孔子和杏坛竟然有这样的渊源


  “杏坛”本来是指“孔子讲学的场所,现在也多指教书授课的地方。而关于孔子杏坛设教之事,虽然后世称颂者众多,但经考究却并不见于《论语》《孟子》等儒家文献,甚至在宋初以前,“杏坛”也只是偶有其名而无其实的;


  其实,“杏坛”一词最早出于《庄子》:“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时,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增修祖庙,“以讲堂旧基甃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金代时,在孔庙的杏坛上建造了亭阁,并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


  孔子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开创者,也有传说称,他曾带领一群青少年垒土筑坛,并移来一棵小银杏树栽在坛边。孔子抚摸着银杏树说:“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此讲坛就取名杏坛吧”;


  曲阜孔庙的“杏坛”呈十字结脊,四面悬山,黄瓦朱栏,雕梁画栋,彩绘精美华丽,坛前置有精雕石刻香炉,坛侧几株杏树,每当初春,红花摇拽。乾隆皇帝曾为之赋诗:“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杏坛”和“杏林”看起来相似,其实语意却大不相同,前者指教育,后者指医道。据《神仙传》载,三国时董奉,给人看病从不收钱,只要求病好了种几棵杏树,几年后,这些杏树成林结果。谁要买杏的话,也不要钱,只要用谷子换。


  董奉再用这些谷子接济穷人和过路者旅资不够的人。后来,人们将“杏林”引申为“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指那些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的人。


  (文字|综合整理,编辑|云菡梦)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走进逢简,用手机摄下顺德水乡生态美!
下一篇:看过来!杏坛中学青田实践基地挂牌成立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