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的长城;在和平的今天,他们的故事依然闪耀着信仰的光芒。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让我们聆听顺德抗日老战士的烽火往事,跟随这些英雄的回忆,重回那段峥嵘岁月,铭记历史,致敬英雄,传承永不磨灭的民族精神。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16岁那年,他在油印的入党誓词前庄严宣誓。83年岁月流转,从华北平原的烽火少年,到东北战场的铁血战士;从惊心动魄的地下侦察,到建设新中国的默默耕耘,这句誓言化作他生命的年轮:在日军据点附近传递情报的惊心动魄,在辽沈战役炮火中穿梭的生死考验,在顺德糖厂车间里流淌的建设汗水……
7月盛夏,城网君在顺德的家中见到99岁的高克伦时,他的声音依然洪亮,眼神依旧坚定。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让我们聆听这位老兵的烽火记忆,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信仰力量。
99岁的高克伦眼神依旧坚定。
信仰的萌芽:16岁的烽火少年投身革命
1926年,高克伦出生于河北献县的岔道村,并在当地的天主教会“圣公会”读过书,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在他16岁那年,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寇在华北疯狂“扫荡”,而高克伦的家乡距离一个日军据点仅三公里之遥,十分危险。因此当共产党游击队途经家乡开展斗争时,岔道村党支部书记高方德一眼就相中了这个识字、满腔热血的少年,将他吸收为党员。高克伦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就此拉开了序幕。
对于入党经历,高克伦记忆犹新:“那时不用写申请书,支部书记拿出一本油印的入党誓词小册子,我跟着他庄严宣誓,便算入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深深烙印在高克伦心中,并成为他毕生的信条。
入党初期从事侦察工作,风险重重,为了家乡和国家,高克伦每天都往日军据点跑,努力摸清鬼子“扫荡”的动向,把日军的活动情报源源不断地送给党组织。地下工作纪律森严,为了保密,高克伦只与党支部书记面对面单线联系,保证情报的有效性:“那时候党员之间是互相不认识的,害怕泄密。”
高克伦依然精神矍铄。
不仅如此,这个“小指挥员”还带着乡亲们跟日军斗:——砍断电话杆、剪断电话线、在公路上挖掘陷坑……尽管当时高克伦年龄尚小,一听乡亲们要打日本,抄起家伙就跟上。同时他也带领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写字,给孩子们种下革命的种子。在教书过程中,高克伦用旗子来传递上课的信息,一旦旗子竖起,就表示日本军队扫荡,不要来上课,旗子放下则表示要上课。直到后来扛起枪奔赴前线报国,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学校。
战火的淬炼:11年辗转征战,磨炼革命意志
日寇的残暴行径深深烙印在他心中。他沉痛回忆道,虽然他的村子能利用地道躲避扫荡,但有一次因村里的汉奸出卖,被日军包围,导致两名乡亲不幸牺牲。更惨烈的是,十几里外的一个村庄因顽强抵抗遭日军报复性焚烧。目睹同胞遇难、家园被毁,18岁的高克伦积极动员家乡子弟参军,自己也选择投身战场。
带有年代感的证书。
谈论起抗战经历,高克伦同志仍觉历历在目。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高,高克伦被选为冀中37区队通讯员。提起那段从军路,他坦言既疲惫又残酷:他们在华北平原与日寇展开游击战,昼伏夜出。每一次行军,几乎都是一整晚的激烈战斗;每一处宿营地,都绝不敢停留第二次。当时的整个区队仅有他和师傅两名通讯员,一个人负责摇马达发电,一个负责发送电报。在部队长途奔袭后好不容易能喘口气的时候,他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必须强撑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架起电台,争分夺秒地向上级汇报情况。
高克伦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在开展游击战争的时候,队伍经常借宿农家。那时候的军队十分贫穷,士兵们每天只吃两顿饭,很多士兵连军装都没有,穿的多是自己的衣服,军帽破了就缝补。一次,他们借住在一户贫苦农家。主人家自己都揭不开锅了,却硬是跑去邻居家,借来几个窝窝头,捧到战士们面前。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高克伦和无数的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一寸寸地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华大地!
当抗战胜利的号角终于吹响,部队上下欢欣鼓舞,正当大家期盼着能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时,一道新的命令传来 —— 全员挺进东北,投入到战后恢复与建设工作中。面对这一任务,部分官兵因离家日久产生了思乡情绪,而高克伦则挺身而出,坚定表示:“党员要带头,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他主动安抚战友,义无反顾踏上北上的征途。在东北,他们遭遇了许多困难,一度无法进入东北,直到部队化名“东北人民自治军”,以东北抗战老兵的“身份”亮明旗帜,才得以敲开关东大地的大门。在解放战争期间,高克伦和战友们如猛虎下山,辽沈、平津,一场场硬仗,他们都冲锋在前。特别是在锦州战役期间,高克伦所在的军队英勇作战,牺牲了众多同伴,即便被视为身处后方的通讯员也要走上前线。但高克伦与其战友们并未绝望,而是把痛苦化作复仇的火焰,更加英勇地投身到战斗当中。在解放战争结束后,高克伦并未休息,而是到海南开展海防通讯工作,直到1955年才真正离开战场。
一生的信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社会各界致敬抗日老战士高克伦。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高克伦肩扛钢枪、身背电台,将滚烫的青春与满腔赤诚,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的事业。忆及并肩作战的战友,他眼中虽有深沉的追思,但话语间更涌动着殷切的勉励:“当年为了国家解放,为了赶走日本鬼子,战友们豁出命去战斗。有人血染疆场,壮烈牺牲;有人脱下戎装,转战四方继续建设祖国……那些倒下的英魂,我们永远铭记;活着的战友们,更要好好干,为国家多做贡献!”
同时他也鼓励当下的年轻人:“年轻人要努力工作,为新社会建设多做贡献。尤其是咱们顺德,这是个好地方,顺德人更要为家乡多做贡献!”这朴素的言语,饱含着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党员、老战士对后辈的嘱托和对这片热土的深厚情感。
饱经沧桑的老兵小心翼翼地保存着沉甸甸的奖章。
岁月如流,弹指九十九载。如今,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兵,依然如同守护珍宝般,小心翼翼地保存着那枚沉甸甸的解放奖章。这枚勋章,无声地映照着他一生的坚守——从烽火硝烟到和平年代,那颗滚烫的初心从未冷却,入党时立下的铮铮誓言——“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早已融入血脉,成为他生命的底色。
编辑:廖晓彤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