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谁来接手?(网络图)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赖莉芳) 大良的梳篦你知道吗?那些悠扬的“补锅咯、补鞋咯、爆米花咯”的吆喝声还记得吗?这些传统手工艺似乎已经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昨日(12月10日)一则有关于伦教老篾匠欲寻传人传承老手艺的新闻,引发了“山茶花”在本网站发帖感慨:“老手艺人在盼传承,却后继无人?顺德的传统手艺该怎么传下去?”
顺德传统手工艺现状堪忧
谈到的传统手工艺,不少网友用“传承堪忧”来表态。其中“大头小头”认为传统手工艺在生活中实用性不强、使用频率较低是导致传统技艺传承堪忧的重要原因。“随着工业化、机械化时代的到来,顺德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手工艺逐渐式微。”此外,他提到传统手工艺技艺要求高,学一门手艺难度大,时间长也是其影响因素。
同样,“轻轻”也认为现在的社会风气太浮躁,尤其是年轻人,“极速时代的人没有耐心去学习这样的技艺。以前的人是靠这些技艺来谋生,现代人没有这样的必要,自然更少人愿意去学。”他补充说道。而有网友却认为很多顺德的传统技艺不够“酷”,“那么多年,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传统手工艺缺乏包容性,也很难发展下去。”“旋木”如是说回帖。
传统传承,创新、包容是关键
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困境,这是全国性的问题,顺德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对于很多顺德传统手工艺也是一种挑战,网友对于如何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都有自己的建议。
“时刻思考”认为文化传承最关键的是创新,传统文化的发展只有注入各种新鲜血液才逐步壮大,否则就是消亡。他还建议可以将传统工艺和顺德旅游结合。“可以打造富有顺德文化底蕴的风景线!”他还提出“政府必须有意识地发展传统手工艺,比如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大型的传统手工艺作品比赛,提高百姓的参与度。”“竹节子”则建议将传统手工艺的相关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比如将聘请绣娘、木匠等民间艺人进职校任教,重点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素养和技能的传承人。
据了解,虽然顺德部分传统手工艺都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但也有传统手工艺能够独树一帜。其中顺德广绣就在不断地变革创新中不断发展,他们在传统广绣技艺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其它名绣技艺的同时,结合国外市场的需求,形成了新广绣,为这项古老的绣艺换了“新装”。
还有网友表示传统工艺需要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不能简单地认为传统工艺已经落伍,“年轻人力戒浮躁,认识到传统工艺的背后意义,对于传承文化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话题入口
传承传统的手艺有何法?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