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拜年发微信,“红包”也滚滚来。(网络图片)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万家长) 当发出“万事如意”、“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时,手机屏幕上便会出现掉落的虚拟橘子、小马。没错,这就是大伙目前使用微信拜年时出现的情景。
今年你是选择用微信拜年,还是依旧沿用传统的短信拜年呢?据腾讯微信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微信发送量达到高峰时段时,平均一分钟就有1000万条信息发出。另据消息显示,往年,电信运营商都会在节日期间将“热腾腾”的拜年短信统计量呈现给大家。但今年,三家运营商都选择了“冷处理”,不再单独发布统计数据。
那在顺德的情况如何呢?顺德城市网记者随机走访了20位市民,有90%的市民会通过微信拜年,大部分为中年以下的人群;也仍有50%的市民依旧会选择用短信拜年,部分也同时在用微信拜年。
今年在顺德过年的出租车司机林先生就告诉记者,自从去年从同事那里学会了用微信后,同事间的交流便以微信为主了,“组建一个微信组,今年拜年大家都是在用微信进行的。”林先生说,之前一直会和同行进行短信拜年,“不过收到很多一样的内容,看多了就觉得无味了。用微信后,即使发了一个内容在微信里,其他人看到这条内容应该不会傻到再发吧?”林先生说,今年收到的拜年短信是去年的四分之一。
大良新基一路某手机店李姓店员也说,如今大伙买手机很多人都会提出现场安装微信软件的需求。其店主李生告诉记者,除夕夜店员们也是在微信里拜年的。“交流方便,及时传送,语音信息,还有动画等,关键还免费。”李生认为,微信新鲜又实用,很多市民都是比较喜欢的。
不过,也有部分坚持短信拜年的市民,黄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黄先生认为,短信拜年,自己每年都会自己编写短信发给好友和同事,也都会根据适当的角色发不同的内容。“群发倒是不会,一条编写好的短信就发一两个适合的人。”
对于今年春晚中热议的“群发的短信我不回”这个议题,黄先生也觉得确实挺闹心的,“我之前就收到了好几条同样的祝贺短信,不过今年可能大家发现了这个,收到的短信没有一样的了。”黄先生也表示,其实不管是短信还是微信,只要心意真就行,“都只是一种形式罢了。”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