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黄蜂”闪亮登场
顺德城市网消息 (见习记者欧阳嘉灏、通讯员谢巍) 11天时间和一堆废铁你能联想到什么?吴杰和他的四人小团队利用11天时间和750公斤的工业废铁制造了顺德民间第一只变形金刚——“大黄蜂”。昨日(11月3日),记者来到大良红岗一睹“大黄蜂”的风采。
“大黄蜂”亮相赚取眼球
11月3日早上,记者很早就来到“大黄蜂”的制作现场。“大黄蜂”威风凛凛地站在厂房中间,左手拿着武器、右手顶着盾牌,架势威武,躲着“大黄蜂”背后的大小“异形”虽然体型较小,但形态却活灵活现,每个细节都非常逼真。这画面瞬间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比我想象中威猛多了,工艺水平真高”到场的市民一边惊叹,一边拿着“长枪短炮”不停地拍摄。而陌生人的“闯入”并没有影响吴杰的兴致,他正在场地的一个角落默默地创作新作品。
这些变形金刚的设计虽然没有专业的设计图,但他们的身材都是根据电影的截图,通过计算分析,然后按比例放大而得出的结构比例。吴杰还说道,除了按照分析出来的比例去制造以外,还可以添加自己的想法。据了解,“大黄蜂”身高为3.28米、体宽2米,重量达到750公斤,而大异形呈爬行状,长1.7米、宽90公分、重量为180公斤,小异形呈破蛋姿势,体型较小,高80公分、宽45公分、重量为55公斤,而它们的构成全部来自工业废料。
构思4年制作11天
团队的核心人物吴杰,今年31岁,来自湖北,在广东已经生活了11年时间。今年10月1日开始,他为了儿时的梦想毅然放弃了工厂生产管理咨询的工作,专心地制作这些“大玩具”。“从小就很喜欢玩具,制作大玩具一直是我的梦想,趁着年轻做自己想做的事,再过几年就没精力了。”
四年前,吴杰看了《变形金刚》这部电影,脑海就慢慢形成了对制作变形金刚的构思。四年后当把自己想法说出来的时候,竟得到了朋友温宇杰、汪皓和关敏强的回应,很快地达成了创作共识。为了能尽快地完成“大黄蜂”,他们每天准时早上8点“上班”,一直忙到晚上的8、9点,忘记了吃饭是常有的事。吴杰主要负责整体的构思和动手工艺,其他成员则负责提出修改建议。当意见有分歧时,吴杰会按照自己想法去做实物,然后对比改进,最后采用最好的方案。
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不少。如头部,花费的时间最多,吴杰说,“大黄蜂”的头部是角色的灵魂,要把握其神韵,造型工艺要求都比较高,合适的材料也比较难找,费了不少心思。记者还了解到,这1500斤废铁是从附近的汽车、摩托车维修厂,还有清远的一间汽车拆解厂,以3800元每吨的价格回收而来的,都是自掏腰包。
废料工艺创作希望能走更远
据了解,团队现在做好的产品,并没有考虑具体的用途,现阶段只想着专心创作,尽快把剩下的40多款变形金刚都完成。“利用这些工业废料来制作工艺品的确是个废物利用的好例子,我们的构思除了变形金刚系列以外,还有昆虫系列、建筑系列等等,尽可能制作一些受众的艺术创作,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温宇杰如是说。
对于未来的展望,温宇杰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同时也期待广大爱好者积极参与,“做好并不难,关键是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伙伴”。
“利用工业废料来制作工艺品,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市民李先生表示,废料再利用是一种很好的环保形式,他认为生活中很多废料应该合理再利用。
(编辑: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