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城市网消息 (见习记者陈琴琴) 曾经有这样一群人被世人避之如蛇蝎,他们生活在一个小孤岛或者小山里,外面的世界似乎与他们不相关,而让他们过上这种生活的是因为他们都患上了麻风病。
曾经的麻风病者,被隔离于孤岛上
在北滘马洲村,有一条特殊的村,人称麻风病康复村。这个村里的人曾经都是麻风病的患者,他们被隔离于一个孤岛上,远离外面的世界,人们对这些患者避之则吉。
近日,这个村迎来了一班特别的客人,他们是南方医科大学的团建24期的学生。
董诗桂老人,是村内一名麻风病康复者之一,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马洲村麻风病人的护工,如今他已经有十多年的护工经历了。所谓护工,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帮患康复病人去马洲医院门诊等地方拿药,顺便为老人家整理整理。
事实上,董诗桂并不是顺德人,他是韶关南雄人。1974年,他因为麻风病而被隔离,并开始了他的另一种生活。在谈到那段过去被世人隔离的那段日子,老人家依然不免有些伤感,“那时候如果别人知道你是麻风病人,根本不会理你,像避蛇蝎一样躲得远远的,还要连累到自己的家人,家人也要承受别人异样的眼光。”
虽然对于过去的日子有点伤感,如今的生活,董诗桂是充满喜悦的,经过治疗,1977年董诗桂成功康复。“刚患病的时候没有考虑孩子的结婚问题,因为别人接受不了,现在我孙子都有了,都已经上初中。”
选择与世隔绝,是害怕别人歧视的眼光
纵使董诗桂已经康复,理应恢复常人的生活,不过,董诗桂却选择了留在康复村里头。原因是,他害怕看到外面的人投来的歧视眼光。
虽然麻风病患者取消隔离治疗已经过了很久了,但是不少麻风病康复者对于外出依然有些抗拒。董诗桂已经算是麻风病康复者中病情是较轻的一位,如果不仔细看,他与常人并无差别。
事实上,麻风病患者会因为患病而出现肢体残废或者嘴歪的外貌表征,正是这样明显的特征,让很多麻风病康复者在康复后,都选择了留在村里生活。他们的想法跟董诗桂一样,害怕外出时,受到世人的侧目。
董诗桂告诉记者,康复后他外出的次数依然很少,“出去的话会有很多压力,既因为自己本身身体的原因,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怕面对外面一些异样的眼光。”
除了麻风病康复者在外出方面会受到约束外,同时在对康复病人日常照顾方面也出现了问题。原本马洲康复村有三个护工,三个义工,但是现在义工只剩下一个了,人员减少,护工的工作加重很多。
孤岛上的生活单一,却不单调
每天马洲村的村民不到五点半起床,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生活,虽然岛上的生活比较单一,但是并不单调。蔡卓是马洲康复村的村长,也是一名麻风病康复患者。每天起床后,他会锻炼一小段时间,然后和妻子一起准备早餐。吃完早餐就会到活动中心或者健身广场运动聊天,或者找上几个好友摆上围棋一起来上几盘。然后有时间再去看看自己种的一些小菜。
在马洲康复村,记者还发现村里有一批健身器材,还有一个活动室,可供村民进行健身或者在活动室里看电视。同时记者还发现,马洲康复村的周边种上了不少小菜:香菜,葛藤,葱,地瓜……也许是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蔡卓表示满足于现在的生产状态,“其实我们的生活很正常,也很普通。”
这个周末,这个平静的小村里迎来了一批热情的年轻学生们,他们是南方医科大学学子,年轻人为马洲康复村的老人带去了歌舞,还有医院也为老人家讲解了一些医学常识。
(编辑:林和)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