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grady”
顺德人精明、务实,既识饮识食,又惜饮惜食,善花心思把一日三餐调配得有板有眼,有滋有味。这一食德和食智“完美统一,在施食之风上也可以体现出来。
腌食,是顺德吃鱼“八法”之一,“腌食实为制作鱼干”(《顺德县志》)。每年农历年底,恰是鲮鱼、扁鱼(鲢鱼)等的盛产期。由于家鱼大量上市,造成滞销降价。城乡居民趁机购进,将鱼去除内脏和鳃、鳞,以适量食盐腌一夜后吊起吹至半干,里外再匀涂一层乌酱风干或晒干,便是富于顺德乡土风味的风鱼(又称酱鱼)。把它斩件蒸熟佐膳,其味常甘香,耐嚼醒胃,特别是腊扁鱼,更被本土食家评为“不是腊肉,胜似腊肉,是价廉物美的“‘腊味’”,让身处异国他乡的顺德游子尝之乡愁油然而生,其浓其烈不逊于莼鲈之思。
“顺德美食竹枝词”咏 “酱鲮鱼”:“天高气爽朔风强,檐下鲮干酱味香。得品风鱼蒸腊肉,销魂游子梦家乡。”一竿竿凌空悬挂的酱鱼干,是顺德一道独特风景。中国烹饪协会会刊《餐饮世界》杂志在《南国厨乡话顺德》的长篇专题报道中就选登了一帧晒酱鱼照片。
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grady”
顺德还有一种奇特的“暴腌鱼”。所谓“暴腌”,就是短时间腌渍之意。腌前沥干水分,腌时不令风吹,不经日晒,只消一昼夜便可蒸食。虽然由于盐的渗透压和重物的压力,挤出了鱼体一些水分,但鱼基本上还十分湿软,经烹调既有鲜鱼的滋味,又有鱼干的甘香。史料表明,暴腌鱼是从先秦时的“鲍鱼”改良而成。
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grady”
所谓“鲍鱼”不是“鲍参翅肚”的“鲍鱼” (古称“鳆鱼”) , 而是《说苑》“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句中的“鲍鱼”。由于暴腌而不晒,“微咸”而“中湿”, 碰到天热,就会发臭。史载:秦始皇东巡死于沙丘,宰相李斯秘不发丧,无奈时值盛暑,只得购买一石鲍鱼,与赢政的遗体放在一起,以混淆尸臭。顺德先民,在长期“饭稻羹鱼”的实践中,选择冬季制作暴腌鱼,且随腌速食,使鱼香鲜而不臭。真是:“流长源远自先秦,浅渍微咸气色新。巧借中庸烹饪术,干鲜佳味汇银鳞。”
顺德人挺善于过小日子。小户人家日常佐膳,常蒸一碟头菜、排菜或冲菜,以调剂口味;家常菜中往往来一味“头菜剁猪肉”或“冲菜剁牛肉”, 以刺激味蕾。所谓头菜、冲菜,均属根用芥菜,由于辣味较重,故不宜以鲜品入蔬,而加盐腌制,则转辣为鲜,其香气几乎把饭锅盖冲起!顺德桂洲江南
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莫生气”
此腌菜滋味隽永悠长,以“淡口”、“糖心”为佳。均安大头菜有两种:其一是“水菜”,即新会荷塘冲菜。冲菜因其植株的叶子簇生有如冲大的长势而得名,而非民间所说咸得要用水冲令淡。荷塘为顺德均安近邻,均安人引进后鉴于荷塘冲菜腌制技术复杂,腌制时间长达一两年,就在腌制方法上进行改革,把整个头菜切成片状,不加香料,制造出独特的“梳菜片” (又叫排益”),它与荷塘冲菜的奇香特咸不同,干爽,平平淡淡才是直、倒也是顺德人性格的真实写照。
还有一种大良酸菜,是用大芥菜(或小白菜)为主料,先把菜晒软,放入舂坎内,加人食盐,用脚踩至梗软,覆以草席,压以大石,盖以麻袋,腌上三五天,转放瓦盆出售。买者将菜叶扭至无汁滴落,才肯过秤。这种酸菜颜色黄明,味咸酸,能开胃,用以煮大肥扁(鲢鱼)腩,味奇佳。以上腌菜是烹制正宗顺德乡土风味小菜几乎不可或缺的配料,是顺德小民的爱物,把他们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调配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此外,腌制而成的酱料,顺德名品有甘竹辣椒酱和黄连苏梅酱、仁稔酱、海鲜酱、蚬蚧酱等,均始产于清代。甘竹辣椒酱原产于左滩村一户余姓人家,后来有三家均带“益”字的老字号酱园所产均闻名遐迩,合称“甘竹三益辣椒酱”,是吃生菜包的最佳佐料。
来源:《美味顺德》(廖锡祥、李健明)
编辑:李晓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