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职业教育成绩优越(图为胡宝星职校学生获奖)。
谈起顺德职校时,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13所中职学校3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6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院校,其余4所全部是省重点以上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虽然如此,但目前顺德职校发展也面临了一些瓶颈,特别是在校企合作上。“如果顺德职业教育还是沿着原有的模式发展,不利于服务好产业,也不利于自身人才培养。”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罗劲柏表示。
日前,顺德区教育局组织中职学校、企业有关负责人一起座谈,深度探讨如何利用市场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顺德教育局举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座谈会。
13家中职学校“牵手”250多家企业
但校企合作还需突破
顺德职业教育表现优秀。历年来,顺德区中职学校师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优越。2019年,顺德职校教师代表参加全国教学能力比赛获一金一银;学生代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36人次获奖,顺德获奖人数占全市的61%,占全省的16%。教育教学成果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累计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8项,省级二等奖1项。
四大职教集团形成了定位清晰、错位发展、品牌鲜明的顺德职教专业体系,在全省树立了职教品牌标杆。在校企合作方面,目前13所中职学校跟25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一系列经典成功案例:陈村职校与企业共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顺德中专与企业共建佛山市现代学徒制公共实训中心;郑敬诒职校、容桂职校分别与企业共建珠宝产业学院和东菱智慧产业学院等合作模式。
“顺德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同时在校企合作上也取得了好成绩,也有很多好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第二职教集团党委书记、校长黄瑞兴对于顺德职教校企合作成就表示肯定,但同时他认为目前顺德校企合作层次比较低,更多停留在顶岗实习、专业后期论证等,更高层次更深融合较为缺乏。
顺德区教育局职业教育科科长杨少琴也坦言目前顺德职教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顺德职业教育对龙头企业的服务还是不够突出,校企合作还是不够深入;大部分的校企合作都是停留在实习用工的层次,没有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在产教融合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受体制机制约束,企业在职业教育的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
前期,顺德区教育局开展调研。
初步提出“六合”改革思路
推动校企合作长效发展
近来年,为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区委区政府对顺德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部署,提出以职业教育走在全省前列为目标,以探索职业教育市场化路径为改革方向,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参与职业教育,以更灵活的体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今年,顺德区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区内100多家行业协会、企业通过问卷调查、集中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开展了职业教育改革调研,听取企业意见。“只有加强政、校、行、企的紧密合作,让职教集团的发展与产业的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校企协同精准育人,共商发展难题,才能开创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顺德区教育局高教职教科科长杨少琴表示。
目前,顺德初步提出了“六合”的改革思路,以期通过合智、合力、合资,把校企合作从切合推至整合,最终实现校企融合。其中,“合智”指校企双方共同出谋划策,共商方案;“合力”指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力量,积极行动;“合资”指校企双方共享资讯、资源,共投资金、资产。 “切合”指校企双方在开展合作时要切合实际,切合需求,切合发展;“整合”指在切合的基础上整合校企双方的智、力、资等全方位力量与资源;“融合”指在前者基础上实现校企合作的产出, 形成校企合作共同体与长效机制。
学生在企业上岗实践。
创新体制+提升中高职衔接
中职学校、企业期待更紧密合作
“产业在变,企业在变,校企合作的模式更要变”,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罗劲柏表示,职业教育只有与产业、企业深度合作,政、校、行、企大家共同研讨,才能促进校企合作更顺畅、高效发展。
校企合作模式要变突破,是职业教育从业人士以及顺德企业人员共识。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在第四职教集团党委书记、校长尧勇看来要打破传统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企业与职教的合作是分段培养的,即前两年在学校、后两年在企业,这样的培养是分裂的。”他希望企业能够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而不仅是将眼光只放在毕业生身上。“可以高一时企业将课程带进学校,让企业文化早点融入进来;高二时企业与学校共同设计课程;高三时则进行岗位定制,开展精准培养。”
同时,尧勇希望政府在校企合作上出台更细致的指引方案,建立更灵活的体制,为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上给予政策上的空间,同时对于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税收上的支持。
美的集团人力资源经理张天晶表示,“随着经济发展,企业自动化层度越来越高,我们需要的人才更希望是技能型人才!希望能够与各个职教集团加强沟通,寻求合作。”
据顺德区职促会此前调研显示,目前顺德企业技术岗位员工学历普遍以大专学历为主,中职毕业生多为一线生产岗位及辅助岗位,员工本科、大专、中职的学历层次比例分别约为40%、50%、10%。
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素质?第一职教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梁泽洪认为应该要加强中高职衔接,“企业转型升级已不再满足中职毕业生了。而且现代学徒制的学徒也有升学需求。”他提倡建立中高职衔接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双方通过实现“八个共同”,以达到精准育人、精准对接效果。(陈琴琴)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