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岁月荏苒,时光易逝。大良北区社区——一个沉淀了上百年历史的老城区,无数个最美瞬间在此汇聚,或许是温暖守候,是家与爱的真谛;是历史沉淀,是文化自信;是桑梓情怀,是北区的独特标识……这些“最美”为“百千万工程”凝心赋能,汇聚起推动北区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共同谱写现代化建设的最美篇章。即日起,“一路向北·遇见最美”系列报道,继续带你一起发现美、分享美,让你多角度领略北区的魅力。
盛夏时节,大良街道北区社区锦岩公园内,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党群先锋队在400平方米的“幸福园”中忙碌着。
这片曾经荒芜的闲置地,如今已成为北区社区党委践行“百千万工程”与“绿美广东”战略的生动实践样本,见证了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奋斗历程。
改造前后对比
荒地新生:党建引领激活“幸福基因”
这块400平方米的荒地蜕变,蕴藏着北区社区基层治理的创新密码。
今年年初,北区社区党委将“幸福园”列为“百千万工程”与“绿美广东”战略的实践样本,通过“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全民参与”的治理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
党群同心共建美好生活。
“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地改造环境,而是通过空间重塑社区关系。”北区社区相关负责人道出打造“幸福园”的初衷。项目启动之初,社区党委确立“三个一”工程:一个党群同心圆、一套多元共治机制、一张全龄服务网络。
北区社区党委联动辖区党员、青年、融爱家园学员、清凉法苑幼儿园师生、热心居民开展“绿美合伙人”北区幸福园共建计划。
社区党委牵头,联动大良双百社工,无忧花公司提供专业指导,顺心社工主管菜园,成立“党员先锋组”“银龄助力组”“青年突击组”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绿美合伙人”共建计划,投身开荒工程;发动爱心居民与企业捐赠苗木,引入广东花解忧文化科技公司共同种植绿植300余株,开展技术指导10余场,为园区科学规划与活动策划提供坚实支撑;社区党委通过“绿植认养计划”构建长效共治机制,动员辖区长者、残疾人、困难妇女等组建志愿服务队,定期参与浇水、修剪等日常养护,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自治氛围。
党建红遇上生态绿的生动实践。
“幸福园”的建设过程中,处处可见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
7月的骄阳下,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临床党支部书记王陈坤来到“幸福园”搭建棚架。看着同行的党员如数家珍地介绍自己照料过的植物,王陈坤发现了这个方寸之地的独特魅力:“不管是参与‘幸福园’建设的长者还是党员志愿者,那份自豪感不亚于医生治愈患者。这片园地让专业服务有了人情味,也让退休人员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
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临床党支部书记王陈坤来到“幸福园”搭建棚架。
“阿姨,紫苏叶搭配陈皮煮水,对祛湿特别有效。”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师、党员志愿者罗浩妍为长者讲解时,发现这场在“幸福园”开展的健康茶饮课堂格外生动。长者们捧着刚采摘的紫苏叶追问各种养生知识,眼里闪烁的光芒让罗浩妍深有感触:“原来党员‘双报到’可以这样有温度,专业知识真的能化作滋润社区的甘露。”
党员志愿者罗浩妍参与在“幸福园”开展的健康茶饮课堂。
而每日由独居老人、特殊人群志愿者开展恒常护理,形成“认养+自治”的长效机制,确保园区可持续发展。“幸福园”的蜕变证明,当党建红遇上生态绿,真正实现了“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园地里”。
方寸园地:走访所见的烟火暖意和生命绽放
上午9时许,阳光洒满锦岩公园,顺心社工组织长者“照护”小小园圃,十余位长者正在园中忙碌着。有的弯腰采摘新鲜蔬菜,有的挥锄翻土,有的细心除草,35℃的高温下,汗水顺着他们晒得黝黑的脸庞滑落,却掩不住眼角眉梢的笑意。
“铲子不够就用手扒,这泥土的触感让我想起十几年前。”一位长者边说边将菜苗埋进亲手挖的土坑里。这位曾经的“种菜好手”已经十多年没有下地干活了,如今在这片园圃重拾农耕的乐趣。
在每一位长者的笑容中感受到烟火暖意。
种下一棵菜,种下一份期待。
顺心社工雷水凤动情地说,前段时间连续下雨,长者们天天都在问什么时候能来园子里看看,“对这些老人来说,这不只是种菜,通过参与社区共建,是重新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觉。”
北区社区联动大良双百社工、凤城融爱家园社工和学员到“幸福园”除草。
60多岁的东叔是北区社区低保户,自从“幸福园”开建,他雷打不动每天早上七点来浇水。大良双百社工陈靖欣告诉城网君,他们发动和鼓励像东叔这样的弱势群体参与项目建设,让他们从中找到了新的生活支点。
今年年初,失业的精神残疾人燕姐发病时,经常把自己关在家里。在社工陈靖欣的鼓励下,燕姐开始参与园子的日常维护。松土、浇水、除草……这些简单的劳作,慢慢治愈着她的心灵,让她重新找到生活节奏。如今,康复后的燕姐不仅在这里交到朋友,更重返了工作岗位。
汗水滴落在泥土里,浇灌出的不仅是鲜嫩的蔬菜,更是一份份重拾的生活热情。
生态实践:从空间改造到民心凝聚
北区社区党委创新打造的“党建+生态”模式,让这片400平方米的空间焕发出独特魅力。
芳香疗愈压花帆布袋。
园区精心设计的四大功能区各具特色:认知互动区里,孩子们通过触摸不同质感的植物叶片认识自然;蔬果种植带中,长者们重拾农耕记忆;生态景观带成为社区天然的“氧吧”;而疗愈花园里,焦虑的都市人在这里找到片刻宁静。
步入“幸福园”,薄荷的清凉、迷迭香的馥郁、紫苏的辛香在空气中交织。社区党委联合广东花解忧公司党支部打造的“疗愈花园”,这个融合了菜园、花园、香草园的复合空间,已成为特殊群体的心灵港湾。广东花解忧文化科技公司园艺治疗师鲁颖雅向城网君介绍,通过栽种薄荷、迷迭香等芳香植物,开展园艺疗法、香包制作等活动,有效缓解居民焦虑情绪,惠及特殊人群及长者群体。
在全国助残日期间,社区组织20余名残疾人参与艾草手工皂制作,以自然疗愈促进残健共融;与清凉法苑幼儿园联动开展植树活动,培养儿童生态意识,构建代际交流平台;开展“森林疗养公园20分钟行动”,以短时沉浸式体验拉近居民与自然的距离,形成“低体力、高疗愈”的特色模式。
北区社区党委通过“党建带群建”,让生态建设的过程成为凝聚民心的过程。如今,“幸福园”不仅是生态实践的样板,更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党员志愿者在这里开展活动13场,促进500多人次参与共建,真正实现了“建一个园子,聚一片民心”。
“幸福园”为“绿美广东”建设贡献北区方案。
从“栽下希望”到“守护成长”,“绿美合伙人”机制不断升级,党员先锋作用从“一次性参与”转向“周期性服务”。北区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幸福园”将立足“党群同心、共建共享”核心理念,分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持续打造全龄友好、多元赋能的社区生态空间,为“绿美广东”建设贡献更具示范性的北区方案。
“幸福园”以春种秋收的烟火气、四季更迭的生命力,串联起社区治理与民生温度,无数美好故事正在此生根发芽……
【手记】
站在“幸福园”,城网君看到的是一幅党群同心绘就的温暖画卷。
记得第一次来访时,正碰上“绿美合伙人”北区幸福园共建计划,“党员先锋组”“银龄助力组”“青年突击组”“社工服务组”领取工具后迅速投入工作。现场既有分工协作的忙碌,也有欢声笑语的交流。
“幸福园”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生态价值,更在于它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深刻内涵。当党员志愿者教长者辨识香草、当孩子们在党员带领下照护花花草草时,我们看到了红色基因在基层土壤中的蓬勃生长。
这或许就是新时代基层治理最美的模样——既有泥土的芬芳,又有党性的光辉;既见生态的绿意,更见初心的赤诚。
编辑:钟柳梅
图片:北区居委会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