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街直达 > 乐从 > 人文风物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任沃宁:顺德人赴上海苏州考察心得


 □任沃宁(乐从)

  7月下旬,区镇两级经济部门组织赴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同济科技园、苏州工业园等科技园区考察,上海、苏州的科技园区起步早,发展成熟,成效显著,给我们以很大的震撼,沪苏的园区之所以成功,成功在那里呢?

一、赢在园区

  苏州行政区划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7.2万,常住人口69.9万。2011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4.3亿元,增长23.4%;园区以占全市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以80平方公里的核心园区产生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全国十强县之首昆山市(163.13亿元)。80平方公里也就顺德区一个镇的面积,我们只开发80平方公里就不用担心用地指标了。

  同济大学科技园占地660多亩,建筑面积10多万平方米;园区注册企业达700余家,在孵企业56家,毕业企业6家,研发机构8家。660亩也就是一个大企业的用地。

  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占地25.2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也就是3栋大楼,也容纳了数百家企业。而且最关键的是大量孵化成长的企业在外围。足见,园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区域竞争的优势所在。

二、赢在持续

(一)起步早,持续期长。


  苏州工业园成立于1994年, 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成立于1997年,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成立于1997年,成立的时间超过了15年。

(二)持续经营,不断转型。

  我们所参观的这些园区虽然成立时间早,存续时间长,但在存续时间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不断转型,管理和服务手段不断创新。

  1、规模不断扩大,形式多样化。

  规模不断扩大。同济科技园从一栋9000平方米的楼,发展到35万平方米。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公司资产总值从创立之初的人民币45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8亿多元;孵化场地从当初的6000平方米扩展到目前的11万多平方米。
 
  载体多元化。一园多基地模式,如同济科技园经过近10年的发展建设,形成了赤峰路孵化基地、国康路创业基地、苏州基地、浙江慈溪产业园基地、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基地、邯郸路基地和常熟基地等一园多基地的发展格局。
 
  走出去。苏州工业园区经验加快辐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苏宿工业园在全省南北共建工业园区考核中名列第一,苏通科技产业园首期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完成,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援建项目加快推进,园区—相城合作经济开发区揭牌启动,今年又新启动了中新集团在安徽滁州的合作项目,辐射带动能力得到增强。

  孵化器体系化。构建起创业苗圃、孵化器和加速孵化器三个层级的孵化器体系。

  2、产业层次不断升级,从制造业园区向科技园区转型。

  例如苏州工业园新建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标志着苏州工业园从制造业园区向科教园区转型,而上海市杨浦区则从一个工业大区向科教大区转型,主要的大工厂逐步外迁。

  3、园区形态不断升级,从园区向城市转型。

  苏州工业园区逐步从一个园区向城区转变,走进园区,满眼都是住宅楼,完全是一个新城区的派头,完成了由园区向城区华丽转身的蝶变,体现了产城互动的原则。我们都在提“城市升级引领转型”,而苏州工业园区告诉我们存在从园区向城区转变的路径。杨浦区也从一个工业大区逐步向科教强区转型,提出了校区、社区和园区三区联动,充分体现了产城融合的原则。

  4、投入产出不断变化,从吸引企业向孵化企业转型。

  原来的工业园区侧重于招商引资,把大企业吸引进来,做大做强,吸引的往往都是外资企业、制造环节的企业,根治性很差,金融危机来袭苏州园区发现所谓不沉的航母也会下沉。逐步向科教园区、孵化器转型,转而孵化中小企业、内资企业。从吸引企业向生产企业转型。现在苏州工业园有外资企业1000多家,内资企业1万多家。而杨浦区的孵化器、科技园区一开始就是生产企业、制造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就像一个生产企业的产房。
 
  5、经营不断深化,像企业一样经营。

  如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战略规划明确提出了通过整合资源,输出资本、管理及品牌,控股和参股5-10个孵化器及相关单位,初步形成较完整的集约化管理体系和集团化目标。目前,已投资了复旦创业中心、海洋孵化器、财大科技园、同济孵化器、电力科技园、中图创意园等一批具有产业化特色的科技园区。杨浦区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对被孵化的优秀企业进行参股,分享其成长的红利。孵化的企业外迁了,但收益永远留在杨浦,等同于一种新的总部经济。

三、赢在体制

  园区能够持续化发展关键是在于其管理模式,而不是变来变去的什么产业,昨天是工业园,今天是装备制造,明天是电光源,后天是LED。如果我们只看表面,就永远在追风。如果我只关心土地产出率,就只能流于表面。我们要抓住的是园区的发展模式、管理模式,而不是什么产业。把框架搭建起来,把顶部设计好,接下来的事情由管理方去想,一个园区怎么经营很专业,政府想不了那么细。

(一)管理模式

  1、管委会。苏州工业园区设党工委和管委会,分别为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是典型的企业开发模式,比一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公司模式更为清晰明确。园区开发机构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中新公司”CSSD)承担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区内的成片开发,招商引资及基础设施建设。

  2、企业化。如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完全公司化运作,没有行政机构。同济科技园由同济科技园有限公司管理,科技园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企业。 从《中国孵化器》杂志,我还了解到北京瀚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是一个民营孵化器投资管理集团,获得了4个国家级孵化器资质,在北京中心城区布局5个孵化园区,达到30万平方米孵化面积。这说明了孵化器可以由民营企业创办经营。

  以上三种模式说明园区的管理机构可以多种多样,关键是要实体化经营,不要看到别人的管委会体制好,就盲目的模仿。大的园区可以搞管委会体制,小的园区可以公司化原作。

(二)管理机构生存之道
 
  一个机构要生存首先必须得有钱,人财物是必须的。
 
  1、财政解决。管委会是一级财政,拥有独立自主的财政管理权限,财政的收取和支付均享受自主权,不用政府拨付,使管委会具有生存的资金来源,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机构有了生存的保障,也为园区不断壮大和发展奠定资金基础。

  2、经营解决。企业化运作的管理机构,起步阶段都要政府支持,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起步阶段政府会投入一笔财政资金,然后依靠管理机构不断滚动壮大。租的思维,管理机构在起步阶段依靠资产收益,所谓资产收益就是园区的大楼,孵化器、科技园区不需要占用很多地方,一栋大楼就可以容纳很多企业,租金也是挺可观的,租的模式可以大行其道。工业区时代吸引的都是大企业,都需要买地。时代变化了,我们也需要转变思维。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也有自建出租的商务办公大楼。当然杨浦科教创业中心的经营收益从资产收益向资本收益转变。

  无论哪种形式,园区管理都实现了实体化,园区就像一个企业,就像一个生命体那样不断成长。实体化是保证园区持续经营的关键,实体化的关键是园区具有经营管理机构,无论这个机构是公营还是私营。在实体化开发模式下,园区不断发展壮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园区存续一年就进步一年,永远都是先发。一卖了之的园区开发模式,土地卖完了,园区的生命就结束了,新开发一个园区又要从零开始,永远都是后发。



■作者博客

 

(编辑:夏飞)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顺德龙舟香港征战纪实之《胜战与思考》
下一篇:乐从企业家:学习型文化与企业转型升级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