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联围治水陈村试点工程启动在即,作为陈村“南大门”的南涌社区,将迎来怎样的重要发展机遇?
南涌,位于陈村镇最南端的社区,目前约有2.5万人口在此居住生活。从这里出发,无论是通过105国道、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都能与相邻的番禺、北滘快速接驳,到达广州南站只需10分钟。
历史上的南涌,曾因为优厚的水路交通枢纽地位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副产品贸易集散地,拥有发达的码头经济及文化。当时甚至流传着“广州米价看陈村,陈村米价看南涌”的说法。
俯瞰陈村镇的“南大门”——南涌社区 。
水环境亟需系统、长效治理
上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南涌迎来了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期,大量工厂、餐饮店面崭露头角,逐渐扩张。与之相应的就业机遇也吸引到了大批工人来此打拼。一时间,南涌厂房、工人宿舍及民宅、商铺林立,部分河涌被侵占填埋或改为暗涵,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污水直排入涌,经济繁荣背后的水污染问题开始浮现,制约本地发展升级。
南涌社区外临潭洲水道及陈村涌,内有南一涌、官当涌和陈村河三条河流经。据南涌社区党委书记卢达潮介绍,近些年,南涌清腾涉水违建、搬迁堤外有涉洪风险的厂房、住宅,打造以陈村四季公园为代表的滨水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与水相亲的休闲去处。同时,为改变原先历史遗留的水污染状况,南涌加强对工业污水排放的监管,铺设截污管网,清除河涌底泥,以期提升水质。
但由于之前长期、大面积对水环境的污染破坏,仅靠对部分河涌段的临时整治,水环境已无法维持长时间的、较为彻底的改变。以南一涌为例,该河涌除暗涵段之外的部分已完成截污改造,去年还进行过河道清淤,但目前河水仍存在返黑返臭现象。
“更让人揪心的是,前期社区进行截污改造时,因为设计施工前缺乏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摸查环节,某些新建管网不但未能达到预期截污效果,反而加重了水浸街等问题。”卢书记有些沉重地说道,“这些经验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治水不能越治问题越大,一定要对症、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南涌需要的,是系统、全面的长效治水模式。”
陈村四季公园。
联围治水将推动南涌水环境大幅提升
9月30日,顺德联围治水试点工程即将在陈村镇启动,该工程是在“以水兴城”战略指导下,以联围划分治理单元,由区、镇、村三级联合推动的系统治水工程。
自2021年底起,陈村已通过大兵团、地毯式摸查掌握全镇污水厂站、管网、河涌及排口、污染源、人口经济分布五大方面的信息,并形成“一张图”及数据分析模型。
联围治水模式,相比之前的“零敲碎打”,更科学、更系统,摸查数据更加完备,从“水环境整治”及“水污染防治”两个方向着手,对围内的河岸、河道、管网、闸口等进行全方位治理。“联围治水在南涌涉及截污改造、雨污分流、暗涵整治、市政管网建设、水生态保护及景观提升等内容,将有力推动社区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卢书记介绍道。除此之外,南涌还将在污水治理相关工程完毕后对几条内涌河岸进行景观重塑,满足居民的亲水需求。
同时,工程越系统越需要认真对待。卢书记强调道,“虽然有前期的细致摸查设计,但具体施工不容得半点马虎,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多加核对,确保不出错、不重复施工。”
“以水兴城”战略激活南涌特色“水经济”
卢书记认为,以联围治水为代表的“以水兴城”战略实施项目将为南涌带来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南涌有深厚的水乡历史底蕴,码头文化尤其令人自豪。近年来,南涌以千禧坊及各类私房菜为代表的特色商业已初成气候。如果水环境能够得到更彻底的提升,南涌的“水经济”将得到更大程度释放。
“我们餐厅去年11月于南涌开业,就是看重周边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想要通过榕树、池塘、亭台楼阁等景观打造原汁原味的岭南水乡风情。同时,在传统顺德菜基础上进行西式创新,让来客感受水景与美食、中与西的奇妙融合。”花街72号餐厅总经理黎敏介绍道。
“如果南涌能够利用河岸线将陈村花卉、历史元素以公共艺术等形式充分展现,与特色商业有机结合,那么南涌的码头文化将被重新打捞、激活,水就会成为未来南涌社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南涌也将从陈村的交通‘南大门’,升级成为陈村展示自身独特魅力的生态、文旅‘南大门’。”卢书记期待地说道。
编辑:袁永
通讯员:陈树忠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