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人素有爱花种花的传统。在汉代元鼎六年(公元前118年),陈村的花卉就相当闻名了。提起陈村,不免让人想到“花乡”,其实,在这个花香阵阵的小镇,也有深远的“书香”文化。
陈村因人而名,名人辈出史传不绝
陈村镇,地处顺德北部,位于广州、禅城、番禺、南海、顺德五地交汇处。于西汉时原称“龙津”。
陈村的得名有一个充满文化韵味的传说。据说在东汉时代,有一户陈姓人家,崇尚读书,后来出了一位在朝廷做太尉的大官,族人都以此为荣。陈太尉去世以后,族人为了纪念他,更为了激励陈姓子弟读书做官,光耀门庭,就在村头建了一座陈太尉祠。
久而久之,崇尚读书的文化魅力,借陈太尉祠而深入人心,久居此地之人,也淡忘了往日的地名,因陈太尉祠而将此村唤作“陈村”。
因人得名,是陈村地域的一种文化。
登洲村,建于宋代,原名舵洲。后来舵洲村出了个有名的学者区适子,他因撰写了《训蒙三字经》而闻名遐迩。舵洲村人都以学者区适子为荣,由于区适子自号“登洲先生”,舵洲村人为了彰显此地的文化氛围,就以区适子的号“登洲”作为村名沿用至今。
由此可见,文化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历经岁月的磨砺,虽地形地貌可以改变,但文化留痕却历久弥新。
《训蒙三字经》
北宋以降,陈村文化氛围日浓,广东历史上第一个探花李昴英出自陈村是一个标志性盛事。继宋代学者区仕衡、区适子等之后,明代出了尚书张泰,进士苏葵、李廷龙,清代出了历史学家仇巨川、“诗书画三绝”的黎简,等等。可谓一时群星闪耀,光照南粤。
李昴英画像
同时,陈村崇尚教育,是岭南育人重镇。《学记》中说“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诚如其言,陈村的文化历史悠久,其传承绵绵拜教育所赐。自古以来,陈村就有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普通百姓敬重读书人,希望自己的后代能读书识字。而有识之士则只要可能就设帐授徒,启蒙总角童稚。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不可能做到让老百姓人人识字,但重视教育却在陈村蔚然成风。
陈村这富庶的地方,可谓人杰地灵,自有史书记载以来,杰出人才层出不穷,借用赵翼之诗,可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陈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底蕴。它不但盛产花卉,而且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基深厚,在当今,益发显现出这座小城的独特魅力。陈村的这种精神、这种文化,这种对美的追求,值得推崇!
来源:编辑整理
编辑:林伊敏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