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高速路口站点,每天最短路程60公里。早上6点出门,经常很晚回家。如果遇到暴雨等极端天气,他及时到各站点支援。
他是北滘镇高速出口车辆检查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的总点长,有着19年党龄的刘福新。
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曾经的武警指挥员,如今跟其他防疫人员一起,投入到这场新阶段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高速路口有风扇没有电?他来解决
3月16日中午12时,碧江站作为北滘交通的重要路口,成为北滘第一个高速交通检查站点。随后有其他4个高速路出口设置了检查点,如何协调各站点的工作?北滘专门设置了总点长。
碧江站成为北滘第一个高速交通检查站点。
从武警部队退役的刘福新接过这个重任,负责广珠西线碧江站、广台高速华阳路西出口、广明高速北滘东出口、潭洲会展中心南出口与北出口五个高速路口站点的总统筹和协调安排。“我肩负着上传下达的责任,通过点对点、一对一的形式,抓好防疫工作的落实情况,统筹各个站点的管理,解决防疫一线遇到的困难,减轻一线工作人员的压力。”刘福新说道。
曾经,刘福新是武警佛山支队的一名指挥员,有着22年兵龄的他处理过很多复杂情况,“当兵的经历是一种烙印,我的信仰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构建完善。”2020年,刘福新结束了在武警部队的生活转业到顺德,可以多陪家人,在这里他也再次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刘福新说,现在工作虽然很忙碌,但他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很快乐、很充实。
刘福新做好总统筹和协调安排。
面对高速路口防疫点多、线长、面广的情况,刘福新每天早上六点出门,将五个站点最少巡视两次,检查口罩、面罩、手套、消毒液等物资是否配备齐全,协调好一线防疫人员的工作,晚上十一点才能返回家中。“五个站点走完一圈需要30公里,我一天至少要跑60公里。”刘福新告诉城网君,奔走在防疫一线,车辆三天就会消耗一箱汽油。一天24小时在线,既要做好内部管理,又要加强外部沟通,随时协调一线防疫工作,披星戴月已经成为刘福新的生活常态。
高速路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生活条件并不便利,“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湿”是工作人员的常态。烈日当头,汗水浸透衣衫,一线防疫人员依然坚守在高速路口。
刘福新为了解决电源问题,与负责北滘东出口的交通投资集团进行沟通,初步交涉后安装了路源灯,提供更多电源给风扇。但刚开始路源灯只在晚上照明时才能通电,白天依然无法提供电力。刘福新再次与相关单位沟通,最终用了高速路口的监控电源。电源的问题一解决,防疫人员的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这也让刘福新感到工作的意义。
雷电暴雨天气,他随时待命
作为一名有19年党龄的老党员,刘福新说,“为人民服务”不能只是讲在口上、喊在嘴里,要真真正正落到行动上,“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面对防疫感染危险,我们很多党员自愿主动打头阵,我觉得很感动,这就是我们党员的力量。”
把好高速出口关,守好防疫第一线。
“把好高速出口关,守好防疫第一线,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总基调。”遇到雷电暴雨天气,刘福新会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只为随时准备支援防疫一线,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在天气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及时发布避险信息,将一线工作人员撤回防疫集装箱内,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
城网君跟着刘福新来到华阳路西出口的防疫站点,看到不少支援物资存放在防疫集装箱内。刘福新说,这些都是很多企业送来的,“马龙小学的家长组织了志愿团队,与其他社会各界一起为防疫贡献了力量。”刘福新也非常感谢社会的支持。
挺过艰难时刻,就可以拥抱春天。刘福新谈及每天忙碌的巡查工作,并没有抱怨,“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有了社会的支持,我们更有信心、有决心去完成疫情防控的任务,织好、织密人民健康的防护网。”
挺过艰难时刻,就可以拥抱春天。
这群一线防疫人员,他们既是父母也是儿女,但在疫情防控和千万人健康面前,毅然选择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守护万家灯火。正因如此,他们的安全也同样重要,每天下班后,北滘安排了高速路口的防疫工作人免费到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北滘医院)做核酸检测。
我们深爱着脚下的土地,也有理由相信:在乍暖还寒的春日,在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终将取得胜利。
编辑:施慧敏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