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网君获悉,2025年大良街道妇联依托顺德区社会治理“众创共善”计划“3861”妇儿公益板块平台,正式启动“家庭教育之特殊儿童共融成长计划”精品项目。项目聚焦特殊儿童心理需求,通过家校社协同机制,搭建融合教育平台,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助力特殊儿童共融成长。
“家庭教育之特殊儿童共融成长计划”课程。
家校社联动,构建共融教育生态
项目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为核心,联合学校、社区、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助力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成长。
一方面,针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系列活动,提升家长应对特殊儿童抚养、教育能力,改善亲子关系,促进互助支持,缓解教养压力。通过公益讲座、工作坊等形式,组织70名需求家长持续4次开展《智爱家庭》亲子关系及家长个人成长活动,助力家长提升科学养育能力。另一方面,联动教师团队开展赋能计划,提升教师沟通协调与班级管理能力,增强应对复杂教育情境的能力。
项目联合学校、社区、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助力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成长。
近期,大良妇联组织辖区8所学校100名教师团队,开展《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领导力培训赋能,围绕“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七个核心习惯展开,通过案例分析、互动体验等环节,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与家校沟通能力。之后挑选10名核心教师开展8次团体辅导(目前已开展3次),助力知识落地与压力疏导。
此外,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为3户特殊儿童家庭提供“1场系统课程+8次一对一辅导+7次团体支持”的个别化帮扶,同时组织5次家长互助支持团体活动,对这些家庭进行深层支持,协助求助者疏导个人情绪,引导求助者用正向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智爱家庭》亲子关系及家长个人成长课程。
多元活动赋能,激发儿童潜能发展
为丰富特殊儿童的成长体验,项目策划系列活动。
在“童行·共融”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中,通过“解绳套”引导孩子寻求帮助,“我是谁”体验活动强化自我认知,尼克·胡哲励志视频培养品格认知。活动覆盖云路小学1800名学生,其中五年级、六年级已于5月开展完毕,一至五年级的学生将在下半年开展。
“家庭教育之特殊儿童共融成长计划”精品项目策划系列活动。
活动成效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他们纷纷在活动反馈表上写下:“通过课程认识到了自我价值,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学到了建立友谊的方法和培养良好品格的知识”、“面对生活中的小烦恼不再手足无措”,管理情绪、与人相处能力得到提高。项目末期将举办“童行·共融”总结分享会,邀请不少于30名学生、家长及多方代表回顾成果,强化家校社协同机制。
社会资源整合,助力项目落地
大良妇联通过政企联动,资源整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2025年,共融成长项目得到顺德区妇联、大良总商会、顺德区琅美地毯制品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资金支持共10万元。今年上半年,大良街道妇联在助力“百千万工程”推动社会力量深度参与“3861”公益创投项目中,链接大良街道女企业家协会、大良总商会、大良慈善会、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擎后勤服务有限公司、顺德区琅美地毯制品有限公司等热心单位支持“3861”公益创投妇儿项目,与区妇联支持资金共投入创投资金52万元扶持8个项目、全年开展不少于150场次活动,惠及群众超1万人次。
让更多的孩子在共融的环境中成长。
“38”代表妇女,“61”代表儿童,“38”与“61”的暖心组合,寓意着妇女儿童群体。“3861”公益创投是由顺德区妇联打造的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品牌项目,旨在充分汇聚政社企的各方力量,支持贴合妇女儿童发展的项目落地群众“家门口”,为妇儿提供服务和关爱,共享温暖和成长。
大良街道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大良8个3861项目的开展,会有更多的妇女、儿童走出家门参加活动,更多的孩子在共融的环境中成长,“儿童友好”会是大良街道最温暖的底色。
编辑:黄柳冰
通讯员:李嘉颖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