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我们推出《城网视点》评论栏目,表达城网及关心热爱顺德的网友对顺德发展、建设的点滴思考与建议,对顺德的每一个进步鼓与呼,为顺德的每一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希望为这座城市的更加美好贡献我们共同的智慧。
□萍萍
11月4日,顺德举行“志善顺德”志愿服务发展行动基金捐赠仪式。成立于2022年的“志善顺德”基金今年新增加14万元资金,这体现了顺德企业热忱之心。
顺德志愿服务氛围浓厚,截至去年11月,顺德拥有超47.6万名志愿者注册,平均每7个人当中就有1名志愿者。志愿服务是润物无声的爱心善举,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每天在顺德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参与“百千万工程”,指导交通出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以水兴城工作等等。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注册的志愿者中,依然有不少志愿者停留在注册名录上,并没有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也会发现我们更常在活动现场和节日现场看到志愿者身影,日常生活中,志愿服务相对较少。
笔者注意到,近日大良举行“凤城·微公益”大良街道志愿者服务微创投行动结项评审会,展示和宣传14个志愿服务项目特色亮点、总结优秀经验做法。这值得推荐,通过微创投的形式,激发志愿者团体积极性和创造力,也有利于在评审中提升志愿者团队的服务专业能力。
志愿服务要发展,我们必须最大限度激活现有注册志愿者,同时将节日化、活动性的志愿服务活动转变为常态化、治理化的长期工作,引导志愿者投身到基层工作以及政府的核心工作中去。
同时我们应该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让更多志愿者参与到服务中来。虽然说志愿者不图回报,志愿服务,但是如果有相应的激励措施,相信会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这种激励未必由财政投入,可以建立相关信息平台,联动社会资源设立相关奖品,采用服务积分兑奖的形式对志愿者予以奖赏。唯有如此,志愿服务才会更活跃,也能走得更长远。
更多城网视点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