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顺德资讯 > 本土速递 > 时政速递 >
精彩专题,一览无穷

热门查看

精准扶贫迈陈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村里小学新修的篮球场

                     
  道路硬底化工程相继建成,室外文体活动场地宽广,自来水直接接到家门口……自2016年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容桂街道驻徐闻县扶贫工作组帮扶徐闻县南山镇、海安镇、迈陈镇、西连镇、徐城街道共计9条贫困村。在容桂街道扶贫工作组精准帮扶下,身为贫困村的迈陈村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力促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力量摘掉贫困的帽子,多方进行产业帮扶,为其寻找一条长效的脱贫致富之路。

授人以渔:让贫苦户有产可经营

  走进村民陈吉桐的家里,一眼可见的就是崭新宽敞的水泥房和旁边破旧不堪的瓦房形成强烈对比,陈吉桐看到谭昌彦,热情地打招呼:“小谭,你们又来啦。真是多亏了你们,不然我这房子永远都盖不起来。”原来,老人自住的房子已经是20多年建的了,经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残破不堪,每到雨天就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但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佳,陈吉桐一直不敢想建新房的事,就这样住在危房里,谭昌彦知道这一情况以后,立刻帮老人申请了住房建设资金,还大力鼓励老人建新房。



老人陈吉桐原来住的旧房早已残破不堪



谭昌彦落户调查陈吉桐的情况


  但是,驻村干部深知,资金扶持贫困户盖房毕竟只是解他们一时之需,要想长久地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一定要让他们有产业可以经营。为此,谭昌彦了解到,陈吉桐种植的甘蔗和玉米每次运输都靠牛车,效率低不说,蔬菜在村里的收购价也低。为了提高陈吉桐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谭昌彦和村干部申请扶贫资金给他买了一辆货车,有了货车,陈吉桐就可以把蔬菜拉到大路上收购价高的地方售卖,每一车都可以多赚好几百。除此之外,谭昌彦还申请资金给陈吉桐买了2条小牛,让老人可以通过养牛也提高部分收入。“去年母牛生下了两头小牛,我一头就卖了5000块。”陈吉桐笑着说,今年,他准备继续养殖。



陈吉桐对谭昌彦和村干部申请扶贫资金给他买的货车十分感激


  靠着自己努力赚取的收入和驻村干部申请的房屋补助资金,老人的房子很快就建起来了,站在自己的新房子前,老人和妻子笑得很开心,期盼继续靠自己的努力提高收入,脱贫致富。



陈吉桐和妻子的亮丽新房


  至2018年10月,迈陈村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共分六批次申请使用省级人均两万资金1956810元,对不同生产类型的农户进行“三帮扶”:在养殖方面帮扶贫困户购买黄牛、黑山羊、猪、鸡苗等;在种植方面帮扶贫困户购买微耕机、三轮摩托车、肥料等;并帮扶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发展手工服务业,如汽车补胎、打黄油等业务,通过帮扶贫苦户拥有自己的产业,迈陈村的很多村民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长效实现脱贫攻坚。

精准帮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作为中国菠萝之乡的徐闻,走进迈陈村,却基本看不到一片菠萝的叶子,驻村干部谭昌彦解释说,迈陈村地处徐闻县西部,是徐闻乃至海南省北调蔬菜集生产、仓储、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农商基地,当地以种地植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虽然如此,但是玉米售价低,贫困户辛辛苦苦种一季的收入也不高,为了改变这个状况,2017年扶贫工作组成立了徐闻县迈顺农业专业合作社,2018年确立“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以价格更高,利润空间更大的金银粟超甜玉米为主打品种,通过“公司(大户)+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种植产业项目。



谭昌彦和村干部下地检查农户种下的金银粟超甜玉米


  合作社与公司和大户签订了供销合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社与有意愿参与种植项目的24户贫困户签订保底价供销协议,确保了贫困户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收益。由合作社投资为贫困户统一采购种植项目的所需种子、化肥、农药等,并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培训指导,确保收成。玉米收成销售后,除去保低价和成本,盈利合作社与贫困户5:5分成,合作社的收益对全村有劳动力贫困户进行再分配。

  曾陈奉就是其中受益的农户之一,烈日下他正在玉米地里施肥,但是炎热的阳光却丝毫影响不到他种植的热情,因为了解到有“公司(大户)+合作社+农户”的种植产业项目,除了自己种植的青瓜外,又一口气租了6、7亩地种植金银粟超甜玉米,看着地里已经长到齐腰高的玉米,想象着以后的收成,虽然耕耘辛苦,但老曾在玉米地里笑得一脸灿烂。



曾陈奉看着玉米长势良好,十分欣喜


  除此之外,扶贫驻村工作组还根据贫困户的情况制定了三年帮扶规划和每年度的帮扶计划。三年来组织全村有劳动力贫困户开展了六次集体农业技术培训,通过邀请农科所专家到村授课,针对迈陈村特色农作物的种植技术给贫困户详细讲解。



迈市社区养殖的生蚝可以上市了,贫困户喜笑颜开


  除了迈陈村以外,背靠海湾的迈市社区也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海湾发展生蚝产业,由帮扶单位资助23万元建造耗排,迈市扶贫工作组申请了省人均2万财政专项资金40万元购买蚝苗,成立迈市社区新时期精准扶贫经济合作社,以贫困户入股的形式发展生蚝产业,收成按入股进行分成,同时还雇佣了贫困户来看护生蚝,也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今年生蚝上市了,售卖既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又能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村委造血功能。(高慧超)

顺德城市网首页
分享到: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 上一篇:生猪屠宰加工服务费调整,猪肉价如何?
下一篇:跟踪:君兰河涌水体已恢复正常颜色 >
知识产权声明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网络违法罪 安网 举报有奖 网络违法罪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ICP备13003604号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