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炜明
上周顺德召开全区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会议半天考察半天开会,区委书记梁维东提出要建立“宽进严管”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加大社工人才培养和聚集的力度。而会议透露,顺德政府将在每年投入1300万元,以竞争性分配的方式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基础上,今年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再增1000万元。这个消息凸显了顺德政府推动社会创新的决心和和承担。
自2011年11月启动社会改革以来,顺德社会组织已经发展到1000多家,这个速度说快也许不算快,因为它离社会的期待也许还有不少距离;但是我敢肯定顺德比其他同类的区县推动社会创新首先从数量上已经先行了一步。像成立决咨委和法定机构这样的探索,在全国都具有“饮头啖汤”的创新意义。
推动社会改革,已经是顺德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攻坚战”。经济发展先发地区,往往也是社会矛盾首先暴露的地区,所以顺德探索社会改革对不但对顺德有“自我解放”的意义,对其他地方的社会体制改革同样具有示范价值。我们回顾顺德社会改革,一方面应该看到几年探索的成绩,也应该善于发现我们仍然有待解决的问题。对社会体制改革,用当下一句时髦的话形容就是应该“且行且思考。”
首先,应该思考社会改革“说”与“做”的关系。这几年顺德的社会改革在媒体上的宣传可以说已经“说”得非常充分,各种各样的会议往往都引发媒体一阵连篇累牍的报道。但是在怎么样“说”才“有效”才“生动”的问题上,好像我们有关机构包括媒体都不太注意研究用力和怎么样发力。以已经成立了近四年的社工机构为例,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报道这样那样的社工机构举行五花八门的活动,但是他们到底解决了那些典型的个案?化解了那些矛盾?我们公众很少在媒体或者有关机构的年报上看到这些信息。由于“说”和“做”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处理,外界对顺德社会改革的成果除了概念一直没有太多感性的印象,这恐怕就是顺德社会改革认可度和支持度仍然不怎么理想的一个原因。
其次,应该思考社会改革“管”与“放”的关系。社会改革的目的是激活社会的基因,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协调。因此启动社会改革,所有的措施应该有利于激活和调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改革思维要从原来着眼于“管”到着眼于“放”的转变,以“敢于放手”和“逐步放手”的姿态让社会组织担当更多的社会管理工作。可惜我们目前仍然很难看到政府部门在改革观念上的实质性的突破。据区人大常委会的调查,很多法定机构仍然得不到充分授权,有的甚至仍然被政府作为部门下边的一个执行科室进行管理。这样不敢放手、不愿放手、甚至多少有点“叶公好龙”的思维,距离社会改革的目标往往只会越走越远。
社会改革作为新事物,其探索改革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风险与机遇同在。为了保证改革的“有效”和“成效”,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改革,另一方面更要花心思和精力思考改革,用理论的视角审视改革。可惜像建立决咨委制度,建立法定机构这样的新探索,已经实行了几年,但是我们仍然没有看到顺德从理论上思考这些改革和探索的任何有价值的活动。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