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小城镇,或是故乡情结,或是爱屋及乌,或是偶然闯入一处惊喜......
无数个相逢,路过一个又一个的城镇,有人因爱上而停下脚步,有人路过而行色匆匆,每一座城都有独特的韵味......
走进顺德城镇,俯仰之间,皆是历史和沧桑,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变幻着......
1984年6月,佛山市委市政府准备召开一次小城镇工作会议,为此事先发表到各地小城镇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不多,主要反映1978年和1983年的基本情况。
所谓小城镇,本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一般来说是指建制镇和集镇,包括从属于县的县城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和尚未设镇建制但相对发达的农村集镇。
1978年之前,顺德全县有大良、容奇、伦教、陈村、勒流、黄连、龙江和桂洲共8个建制镇,北滘、乐从、杏坛、均安4个人民公社驻地都称“圩”,但习惯上也按小城镇来对待。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后,上述4个圩和大洲、碧江、龙山、上佳市都改为建制镇,全县建制镇的数量共有16个之多。
建制镇数量迅速发展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建设的显著特点。
1984年11月的《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的通知》指出,当时全国已有建制镇5698个,其中2000多个是1984年新建的。
为了研究小城镇的政权建设问题,民政部1984年8月召集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还派人到部分省市进行了典型调查。估计佛山市的这次小城镇工作会议与民政部的调查不无关系。
当时镇的概念与现在的不同,仅局限于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城区范围,比如大良,有大良镇和大良公社两个政区,大良镇的范围只包括几个街区,外围则属于大良公社。
大良镇居住人口最多,达41391人;工农业总产值为6583.93万元,工农业纯收入306.56万元;镇政府财政总收入312.98万元,总支出324.04万元;上缴国家税收552.70万元;正式职工7468人,职工人平年收入498.29元。
比较起来,大良镇作为县城,比其他镇的数字普遍要高,但工农业纯收入比勒流镇的337.45万元稍低,职工人平年收入则是6个镇中最少的。
1978年的北滘还只是个圩,虽然居住人口4392人,比黄连镇还稍多,但其他各项数据几乎都处于末尾:工农业总产值16万元,工农业纯收入2.6万元;镇政府财政总收入1.07万元,总支出1.17万元;上缴国家税收1.4万元。真怀疑北滘是否错为以月作计算单位,因为同样是圩的碧江,人口只有2755人,为6镇最少,但各项经济指标都数倍于北滘圩。
不管如何,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顺德已有相当数量的非农人口,因为顺德是传统的经济作物地区,围绕农产品的加工,顺德已具备了一定的工业技能积累,这是改革开放后顺德能迅速腾飞的重要基础。
来源:顺德档案馆
编辑:黄青
顺德城市网(www.shundecity.com)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的版权和/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受中国法律和/或相关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属顺德城市网和/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拥有。
除非中国法律另有规定,未经顺德城市网书面许可,对顺德城市网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顺德城市网所属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发行、播放、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违反上述声明者,顺德城市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顺德城市网法律顾问:广东力创律师事务所 沈密律师